細聲講話顯文明 旅行國外需新風
細聲講話顯文明 旅行國外需新風

本文作者是吳康民

出國旅行的人數和消費,是一個國家人民生活豐足與否的重要標誌。古話只說, 「衣食足,知榮辱」,早年的國人,能得溫飽便很不錯了,大多數不知出國遊覽是什麼東西。「衣食住行」,這個「行」字,就是走路,並不是旅行。而且早年的「行」,並沒有多少可以代步的東西。我在上世紀30年代,因為縣裏的中學只有初中,要搬到鄰縣的汕頭一中去上高中,需徒步走百多里路「升學」。那時候年少力壯,凌晨出發,夜晚才到埗。還要背着一大袋行李。抗戰後期,日寇入侵湖南衡陽,直下粵北,我在粵北坪石中山大學就讀,又要徒步東遷,直至梅縣。

戰後初期,大中學生,有一輛自行車(單車)就很了不起。直到上世紀60年代,內地親人要求香港親戚「支援」的,有「三轉一響」的要求。三轉是手表、衣車和自行車,一響就是收音機。過了近半個世紀,現在青年人已不知道當年「三轉一響」是什麼,他們談論的是小汽車的牌子和性能,因為中國的小汽車已十分普及,國人擁有一輛小汽車毫不稀奇。國產汽車,每年便有逾1億輛之多。

國人年花600億

今天說「行」,便是旅行了。國人已視業餘或節日放假時出外旅行為生活必需。以今年春節來說,在國內旅行者比比皆是,就是出國遊,這個春節便有600萬人,並以近鄰的泰國、日本、韓國為首選。據說人均平均消費為2萬人民幣,600萬人,花費便是1200億,合約200億美元,這筆消費多麼驚人。

而且,出國遊並非搶購日常用品,而是去外國進行「健康理療」。

健康理療不僅是體檢,而是有許多新的名堂。比如有一種到德國進行「活細胞治療高端養生」,9天的旅費居然高達32萬元!

旅行是好事,是健康的活動,但需要有關部門的引導和教育。

出國旅行,既是國人富有的表現,但也應在出國之中表現出中國人有教養的風範。

大聲叫喊不文明

別說在國外,就是在本國各地,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國人的一些陋習。

比如,大聲講話,在公眾場合,常見的便是眾多的「大聲公」,有時實在令人難以容忍。因為既妨礙他人的談話和相聚的情趣,也影響社會秩序。有的人連講手機都要大聲地叫嚷,好像害怕對方聽不到似的,這是沒有科學常識。在我國,也許許多人司空見慣,但在外國,往往令人矚目。我常常說,日本鬼子侵略中國,我們在抗戰時期逃難過的都恨這些倭寇。但同是東方人,日本人的守紀有禮卻值得我們學習。我多次旅遊日本,在日本的公眾場合和街頭,永遠看不到聽不到大聲叫喊的情况。

守秩序不爭先恐後的情况,應該說日本人的紀律精神是第一流的。在海外,日本遊客的守紀有秩序有目共睹。日本遊客往往一如我們的中學生一樣,排隊、聽指揮,不大聲講話。如果你在街頭見到這樣的一群人,肯定是日本人(也許還有韓國人)。

要有秩序有文明行為的旅行,首先要從「娃娃」的教育做起。基礎教育中的紀律、清潔、友愛等教育十分重要。我已很久沒有去參觀過內地的中小學了,不知道近年我們的基礎教育的進步如何。過去我們在教育上偏重大專教育的投資而輕視基礎教育的建設,其實應該兩頭並重。或許基礎教育更為重要。

從旅行說到教育,從教育談到文明行為,這些都是一環扣一環的。但願新的一年,國人富起來以後,別再在外顯示不文明的「土豪」作風。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又是一個傳統的禮儀之邦,今天來港旅遊者絡繹於途,拖篋過市者比比皆是。旅行者就是一塊生招牌,愛國者應該重視「我是中國人」的「名牌」,以文明去說服敵視中國的不懷好意者。
 
原文轉載自《明報》2016年3月5日

原圖:my83.com.tw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