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留意預算案的報道有一發現。預算案公布的重要舉措,例如投放47億於創科創投項目、實行免費幼稚園敎育因而令教育經常性開支大增、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的撥款、政府撥備2000億以逐步實現醫院發展計劃等,明明是早在施政報告已提出了,明顯是財爺配合政府整體大政策的撥款安排,但一些媒體及政客卻在有意還無意間,將這些在上月特首梁振英已經提出的政策包裝成新鮮事般去報道、去評論,卻沒有提及這些舉措其實與施政報告是一脈相承,令人奇怪。
政客褒貶旨在分化
政壇高人笑指,泛民政客刻意褒曾貶梁,心思路人皆見,一則打擊梁振英,二則分化政府,政客為了「短期政治利益」作出如此政治攻訐不足為奇;至於媒體參與「造王」、地區首長「跑馬仔」,在外地並不罕見,例如美國《紐約時報》早前便高調表態支持希拉里代表民主黨、卡西奇代表共和黨,競逐美國總統之位。台灣總統大選,媒體也攞明車馬,毫不掩飾自己支持綠營或藍營的立場。
高人爆料說,江湖耳語,香港這邊也有一些媒體中人希望可以「造王」,在特首選舉中左右大局,而且早已開打,看來這些耳語並非空穴來風。然而披甲上陣參與「造王」遊戲,媒體會否過界?會否有違中立持平?甚或誤導市民?令社會對財政預算案種種措施的討論失焦?
預算案配合施政報告
當大家把施政報告及財政預算案一併對比,不難發現,就政府重大舉措方面的投放,兩者根本所差無幾。預算案公布翌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有議員問及財爺有否察覺有人藉著大力褒揚財政預算案來分化政府時,財爺亦親口承認,預算案與施政報告兩者是互相配合,今次的預算案也全面配合施政報告。
媒體沾手政治 監察失焦
當政客、媒體褒揚財爺「唔離地」卻說特首「離地」時,其實最「離地」的是他們,或許他們這樣做,達到他們心中目的,但他們在監察政府的角色上又有否衝突呢?市民大眾及不少專家學者長久以來,對於政府一次性派糖和調整經常性開支以改善民生福利的長遠財務承擔都很有意見,我們今次討論夠了嗎?有照顧市民大眾的需要嗎?當媒體加入政客的政治遊戲,努力製造花邊甚或挑撥矛盾之時,會否把應有的警覺性和監察的視覺也模糊了?
誠然,每個人都有個人喜好,新聞從業員亦言,但亦要切忌公器私用、借題發揮。老實說,筆者寧可香港媒體像美國或台灣媒體擺明車馬,好樣大眾看報道時,心中有數。
原文轉載自《am730》 2016年2月26日(此為作者原版本)
原圖:takungpao/bastillepost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