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有人利用傳媒
警惕有人利用傳媒

大年初一晚的旺角暴亂中,多名記者在採訪中受到恐嚇阻撓,甚至遇襲受傷,亦有記者因涉案被捕。記者在暴亂事件中的安全,固然須予關切和維護;但記者或媒體在事件中的角色和操守,更應認真檢視省思。

媒體角色吃重

一直以來,新聞媒體被視為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第四權,通常被看作比政府政策和真槍實彈更具威力。當別人躲避暴亂時,新聞工作者往往衝上最前線,甘冒生命危險,追求事實真相,並將事件的第一手材料,完整地呈現在公眾眼前。他們的專業精神,值得尊崇敬佩。

然而,經過多個世紀的運作,媒體亦歷經多次變遷,由最初純粹時事報道的傳話者,到加入第三者評論的仲裁者,再到自行分析評論的審判者,而在這過程中亦夾雜不同的個人或背後其他人士的觀點和立場,令同一事件可以出現截然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論點和影像。及至非主流、非專業的網上媒體和公民記者湧現,情況更形複雜。誰都可以當記者,誰都可以低成本辦媒體,令神聖的記者證,受到質疑甚至被利用。

從媒體的影像看來,今次騷亂無疑是集齊了一般意義上「暴亂」一詞的大部分元素,而最讓人不安的,不單是暴力和破壞程度,還在於它事先幾乎全無徵兆,其衝突範圍和激烈程度,更與肇事者起初聲稱要支持本土小販這個觸發點,完全不成比例,明顯是借題發揮,更偏離「愛本土」的精神。

至於先是借助網絡進行宣傳號召,再選擇在農曆新年這個喜慶日子發難,並且多番恐嚇襲擊記者,相信是要「善用」新聞屬性和轟動效應,以求吸引公眾注意,一切都經過精心計算。

報道和評論不宜偏失

法治與文明,正在受到暴徒極為猖狂的挑釁和衝擊,社會上需要公正專業的記者和媒體,為市民把關,為公義張聲。但與此同時,必須警惕有人利用傳媒甚至假冒。更須注意的是,有傳媒工作者未能秉持先查核再立論,一切以事實為依歸的專業精神,在事件仍在發展階段,事實真相未明之際,便作出想當然的評論。

今次事件,雖然發動者由當日下午開始便一直在網上宣傳,號召支持者到場撐小販,人們可能都是為撐小販而來,但衝突真的是因為「賣魚蛋」而起嗎?當日的即時新聞全是以此為題和立論點,致使外國傳媒在轉發消息時亦將事件形容為「魚蛋革命」,但當時現場的小販管理隊並未行動,亦未曾有小販被驅趕拘捕,而警民衝突點和縱火點,都沒有小販在擺賣,何來因撐小販而引發暴動呢?

有傳媒工作者更在其臉書發文,指「大年初一全副武裝驅趕小販,出動胡椒噴槍,挑起政團外市民的『勇武』情緒。又,扔扔木板,警員可以失控到不理警例向天開槍,又指向群眾。」只要大家認真地回看當日的新聞片段,在衝突現場除了「勇武」暴徒之外,何來小販?同時,暴徒是向警員的身體扔木板,還有磚頭,並持棍追打受傷跌倒的警員,而衝突初期的警員,都是毫無防暴裝備的普通警員,更有近90名警員受傷,可見該名傳媒工作者對事件的描述和批評,都嚴重偏失。

為什麼會如此,本人無意猜測,但可以肯定地說一句,對於專業認真的記者和傳媒,我們需要全力支持和保護;但對於昧於事實良心的人士,無論其身份如何,都絕對得不到我們的尊重。

原文轉載自《香港商報》 2016年2月12日

原圖:bastillepost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