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為羅詠詩/百仁基金副主席
港大學生早前發起罷課,以「改革校委,驅逐沙皇」作口號,明顯衝着新任港大校務委員會主席李國章和特首梁振英而來。在校委會開會當晚,更演變成圍堵和衝擊行動,導致警方介入。
基本上,這次罷課得到的支持和回響遠低於期望,尤其是在所謂校內公投有近五千人反對李國章任校委會主席的結果帶來誤判下,以激烈行動作結,根本就是一早已經編寫好的劇本,好讓愈趨冷清的罷課有一個下台階。歷史告訴我們,利用罷課、罷工和罷市等手段以爭取達成某項目的,首先那必須是大部分人的切身問題以至切膚之痛,其訴求早已得到廣泛支持,而主事者則以惡劣手法嚴打禁聲,令不滿情緒升溫,才導致罷課等抗爭行動。當然,歷史也清晰告訴我們,絕大部分此等行動都沒能在原先的叫價中達成協議,其最終結果成功與否,實在各有看法。不過,在大部分情況中,要取得一定進展,此等行動必定是在逐漸積累支持者下擴大規模。
綜觀此次罷課行動,號召者其實早已明白,要求一個還未開始正式工作、也不是惡名昭彰的前任大學校長下台,並在沒有任何證據支持校監會干預學術自主的情況下,要求更改大學校監制度,根本難以如願。所以,有理由相信罷委會從一開始已定下在校委會開會當日決戰,也早已準備以圍堵作號召,罷課基本上只是裝模作樣為圍堵和暴力衝擊作鋪排的前戲。
過去幾年,香港出現多次圍堵政要的場面,結果都是轉移了大眾視線於暴力行動,使議題失焦。此番港大學生並無以此為鑑而重蹈覆轍,事後還振振有辭諉過對方,實在連大學生應有的氣魄也失去。
原文轉載自《太陽報》 2016年2月4日
原圖:takungpao.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