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了電影《天空之蜂》,故事改編自日本著名作家東野圭吾的同名小說,講幾個反核分子劫持了軍用直升機「大蜂號」,威脅政府要全國核電停產,否則以直升機炸毀核電廠,讓全日本同歸於盡的故事。
電影的情節有些沙石,但無損它的深層意義。男主角江口洋介是一個飛機工程師,他發明了一架超巨型無人駕駛軍用運輸直升機,很是自豪,但飾演反派的本木雅弘卻說:「你以為這麼大的軍機在戰爭時會用來載麵包、蔬菜嗎?」偉大發明的背後,總有更大的社會代價,正如核電一樣,人類享受着電力帶來的便利,也承受核電附送的輻射及危機。
東野圭吾沒有一刀切贊成或反對核電,因為每個人的取捨不同,如果大家的思想只往兩個極端走,就會出現故事中要炸毀核電廠來同歸於盡的念頭。這世界是否只有你死我亡呢?今時今日,這個問號,格外有深意。
大反派以製造破壞來報復政府的偽善和老百姓的沉默,男主角卻一直找尋出路,積極建設。東北大地震後,男主角父子一同去了福島救災,看着核電帶來的大災難,他問當空軍的兒子說:「這個國家還值得我們為她賣命嗎?」兒子搥搥胸,意思說,身為日本人,無論國家怎樣,都會忠於國家。
回看今日香港的亂狀,社會被破壞分子劫持,直升機就在頭頂,天天喊着要同歸於盡,有人說,這個政府值得我們擁護嗎?這個國家值得我們去愛嗎?缺點,每個人都有、每個國家都有,如果你眼裏只看到恨,就會跟電影中的恐怖分子一樣,窮一生精力去研究如何跟國家同歸於盡,誤了一生。
原文轉載自《晴報》2016年2月3日
原圖:《天空之蜂》電影劇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