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報章前教育新聞組長梁永樂
文章見報的日子,家長們如無意外應已遞交抽獎表,抱着「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心態,既已盡力則無愧於心。不厭其煩多次提醒家長,教育局的升小派位制度「只講關係,只靠運氣」,與孩子完全無關(除非有家長愚昧地覺得孩子腳頭唔好),所以千萬別讓孩子感受到大人的擔憂,尤其曾落空於直資、私立小學,勿讓孩子覺得自己有錯而感覺挫敗,這極不可取,亦無濟於事。統一派位要到6 月4 日才公布結果,家長仍有約4 個月,心裏仍然處於忐忑狀態,有不少家長已籌謀如何叩門,放榜及叩門前是否什麼都不能做呢?
慎「專家」騙局可寄自薦信坦白講,家長於放榜前企圖做什麼,令學校取錄孩子,幾乎完全不可能,若行賄賂、餽贈更萬萬不可,不單因為香港的學校奉行廉潔不受這一套,更重要是別「教壞細路」,再者資助學校於統一派位階段根本沒有自主權,只可任由教育局抽獎派學生,學校處於被動。若有人或「專家」說可幫忙增加統一派位抽中的機會,令學童可獲取錄,那人應是騙徒,家長需多看警訊提高警覺。
話雖如此,即使家長知道明知不可為,但總會希望做些什麼,過往亦有部分家長趁放榜前,會寄自薦信及學生簡介給校長。的確有校長會「不覺意」讀了家長來信,當然很大部分會落在書記手上而終止。若抱着一試無妨的家長,切忌寄「招股書」般厚的文件檔案到校,否則等同直接放入垃圾桶。試想資助學校接受叩門申請,有時也限制學生檔案的頁數,又怎會讀「一大本」自薦信/冊。再者,基於環保原因,切勿浪費紙張。
簡約為主顯示入讀誠意
此階段,自薦信目的是加深校長印象(大前提是若校長能夠看得到),應以簡約、點題為重,說明為何對學校始終如一、家庭教育如何與學校理念一致、學生性格及能力是否與學校配合。若因為與學校的聯繫、口碑而慕名,不妨加上校友作為推薦人,當然與學校聯繫密切的人,如校友會、舊生會就更理想。
與其說自薦信是讓家長「做咗而不後悔」的舉動,其實亦附帶有其他功能。有關升小的專家或非專家均鼓勵家長於所有階段報讀同一學校,所謂「111」,除了增加被抽中的機會外,另一重要原因是顯示誠意,部分學校於叩門階段,甚至不接受非第一志願報讀的學童,原因就是「誠意不足」。倘若這段期間向學校提交自薦信,叩門面試時可更顯誠意。
原文轉載自《明報》2016年2月2日
原圖:schooland.hk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