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三,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發表2014/15年度的財政預算。預算案的演辭長51頁,168段。
過去5個星期,社會一直討論人口老化對香港公共財政的影響。擔心香港日後會否出現結構性財政赤字。
一直關注香港公共財政的人,都希望早點看到詳細的數據,因為觀乎港府過去10年的理財手法及財政行為,先後取消遺產稅、葡萄酒稅,年年「派糖」數百億元,10多年不檢討政府收費,完全不像一個快要面對結構性財政赤字的政府。所以,大家都關注財政司司長會否在這方面在財政預算列出詳盡數據,說明箇中底蘊。
很明顯,財政司司長亦明白社會的關注,所以他在預算案內作了交代。首先,他肯定港府的中、短期財政情況仍然穩健,在2013/14年再次由原先的赤字變為估計的120億元盈餘。而中期預測亦估計在未來5年都出現經營盈餘,綜合帳目亦在未來5年內出現4年的盈餘,換言之,據其預測,港府的財政儲備未來5年仍在上升。
星積極進取 不躲在市場背後
但是,財政司司長引述「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的報告,仍然擔心港府會在7至15年間出現結構性財政赤字。這憂慮是否屬於過慮,還要詳細分析日後發表的小組報告內的推算假定,才可作準。不過,「工作小組」的其中一項假定已經在財政預算摘要中披露,特別值得提前討論。「工作小組」假定日後香港經濟增長速度下降至2.5%。這實在是太消極的假定。香港雖然是成熟的經濟體系,但絕不應該滿足於每年2.5%的經濟增長。
反觀新加坡也是成熟的經濟體系,近年則快速增長。人均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本地生產總值)在1997年前低於香港,現在大幅拋離香港。新加坡與香港在過去10多年不同的地方是,該地政府積極進取,不躲在市場背後,明白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所帶來的地域間劇烈經濟競賽中,一個地方要脫穎而出,官、學、產、研四方合作,缺一不可。而四方合作多靠一個積極、進取的政府牽頭。新加坡政府從來不推卸推動經濟發展的責任。
澳門積極擴容 香港何故滯後
至於鄰近的澳門,則為了迎接與內地的新經濟關係而積極擴容,開放賭權後,大興土木,建造大量新旅遊及娛樂設施。反觀香港過去10多年來未曾規劃及建築一個新商場,使零售商業區出現人滿之患。現在,澳門的人均GDP亦騎在香港頭上。若果香港出現結構性財政赤字的其中一項原因,是因為經濟增長長期滯後,政府便要反思!香港長期被國際機構評為全球最自由、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系之一,依靠着高速增長的內地經濟,為何經濟增長率不及新加坡和澳門?
社會最近有不少聲音,指出財政司司長的職責不應只限於管理香港的公共財政,還應該領導一眾財、經官員,協助特首推動香港的經濟發展。尚幸,從財政預算中看到財政司司長推動經濟增長的態度轉趨積極。在預算案的第2頁第7段,他便明言:「今年預算案的主題是競爭力」!
財政司司長接着承諾,「我會就香港作為國際樞紐、產業的推動、發展的要素和限制、財政的可持續性提出一些建議。我希望這些措施能夠提高香港的競爭力,幫助經濟持續增長,令營商環境更有效率,增加就業,保持健康財政……」
發展航運北大嶼山 盡快落實
而財政預算內亦對支援香港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提出一些措施,包括:交通網絡、金融基建、資訊基建等等。另外,對支援產業發展,包括創新和科技產業、貿易及物流業、金融業、旅遊業、工商及專業服務、以及中、小企業都提出了一些支援措施,如設立「企業支援計劃」,資助私營公司進行研發,並向六所指定大學提供科技創業資助,進行下游研發,將大學科研成果商品化。
不過,不少評論者提出質疑,財政預算所提出的措施,是否能有效推動香港經濟以較快速度發展。無疑,在今日競爭激烈的世界經濟大環境中,港府上下需要同心協力,共同制定策略,令香港經濟重新加速增長,發展北大嶼山、航運中心等已經提出的建議,宜盡快落實。
大家期望財、經官員發揮積極進取精神,為推動香港經濟發展,制定良策。這是應對人口老化對香港經濟影響的重要一環。
原文轉載自《香港經濟日報》 3月3日
原圖:panoramio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