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為國家大計出力何罪之有
特區為國家大計出力何罪之有

對於由國家倡議的「一帶一路」,在國際上已經成為討論熱點。個人在過去亦撰文指出, 「一帶一路」是承襲古代絲路精神和過去歐亞多國都在積極推動的「歐亞大陸橋」的基礎上,建構一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共同體,包括東南亞、南亞、俄羅斯等歐亞大陸國家、西亞、非洲以及歐洲。倡議涵蓋的區域十分廣闊,構想宏偉。中國在實施「一帶一路」中倡議不追求勢力範圍,而是要在亞歐非實現「五通」。「五通」即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和民心暢通,具體包括加強鐵路、公路、港口、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降低貿易壁壘,減低投資成本,並促進各國的教育、文化交流等。

「一帶一路」倡議非由中國一手包辦

而中國對「一帶一路」,視為百年發展的大業,而角色也在幾經推敲之下定為「倡議」(initiativ),旨在說明這是一個有廣泛包容性的共同發展計劃,來者不拒,而不是由中國一手包辦。前蘇聯,甚至現在的俄羅斯和中國在過去30多年在國際舞台所處的處境迥異,蘇俄的精力都放在地緣政治上的角力對抗,以致發展上舉步維艱,四面受敵;但中國則集中精力推進經貿合作,以致無往而不利。所謂「一帶一路」,不過是更貫徹過去30年的發展交往模式,由經貿層次,更廣泛地以「五通」為目標。

「一帶一路」的計劃在世界上引起極大關注。因為在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發達國家貨幣政策走向分化的背景下,很多國家的經濟可能面臨困境,亟需新的經濟增長點,亦亟需新的經濟火車頭來帶動世界經濟。美國、加拿大和很多歐洲國家的官員和智庫學者來香港出席活動的時候,都不斷詢問他們的國家能夠在「一帶一路」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以及如何吸引來自中國的投資。

在推動和建構這個巨大的共同體過程中,香港就算作為一個全球最重要的其中一個商業城市,盡其義務扮演一個積極的角色,是違反了什麼自由民主的原則和核心價值?為了香港在這個大項目中分一杯羹,又是損害了什麼香港核心利益?在國家倡議這個全球各蒙其利的百年大業時,香港助其一臂之力,又違反了什麼一國兩制下的基本原則?用得泛民那些議員尖酸刻薄的諷刺挖苦,去算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說了多少次「一帶一路」?黃碧雲是大學講師,簡單算術應該難不倒她。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提了「一帶一路」42次,42乘以4也不過是168字,施政報告洋洋2萬6000多字,這168字佔了幾分之幾,用得你大驚小怪、大呼小叫!

泛民這些議員,平時就愛扮受害者,裝作可憐,經常指北京中央政府受人挑撥,標籤他們不愛國,但當中央政府請他們回內地交流訪問,又推三推四,難題盡出。在施政報告提了42次「一帶一路」,又說這施政報告更似國家的「一帶一路市長報告書」,又或者是「中央政府報告書」,誇張程度且不去說,說到底,這反映什麼心態?話由己出,用得着人家標籤!

各國反應熱烈香港更不應甘居人後

作為一國兩制下的特區行政首長,能為國家大政盡一點力,是光明正大、理直氣壯的當然之義。而這個當然之義,也不是白當,香港參與其中,也可以捕捉不少商機。環球跨國大企業,許多已經成立「一帶一路」專責工作組,力求搶佔先機。各國對加入亞投行的反應熱烈,也不是公關動作和門面工夫。香港作為主要商業、金融和貿易中心,不甘人後也是正常舉措。香港主要在財政上有所付出的,也不過是成立港幣10億元基金的「一帶一路」獎學金。

首先,這10億元不是全數一次過付出,而只是向獎學基金注資,每年動用其利息。動息不動本,每年付出的就是那五六千萬元的利息。發達國家,每年向後進國家頒發多少獎助學金,黃碧雲在大學任教,大可以一一細數。香港有多少年輕學子,曾經受惠於這些外國頒予的獎助學金而可以負笈海外,增進學識,大開眼界。外國頒發這些獎學金,也不只是出於好心善意,也是國家對軟實力的投資。香港每年花在本地教育上的經費達700億,這五六千萬元的獎學金,只佔這700億的0.0008,用得着這樣去挑撥離間?

這幾千萬元,現實一點,可以當作是人脈投資、形象工程,而香港的大學生,大多來自相似的文化背景,多三幾百個來自歐美主流國家以外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學生來港就讀,讓香港的大學生可以互動接觸、拓闊視野,不止是利人,也是利己,在教育的角度也是有所裨益。而事實上,這類獎學金也不是今年初創。政府在2008年就成立10億元的政府獎學基金,旨在表揚本地和非本地學生的卓越表現,並吸引更多出色非本地學生來港就讀。由2012/2013 年起,政府每年頒授最多10 個獎學金予來自特定地區(東盟國家、印度和韓國),那時黃碧雲有沒有大加鞭撻?加上「一帶一路」這個國家百年大業之後,就馬上狂攻猛打,是誠何心,大家可以各自思量。

(文章僅代表個人立場)

原文轉載自《明報》 2016年1月20日

原圖:bastillepost.com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