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香港菁英會理事莫健榮
高等教育方面,除計劃資助港生北上升學,其他可說是乏善足陳。近年大學生英語水平和行為操守受到不少人批評,部分僱主揚言不聘用近年的畢業生。過去大學流行三個「十八」,就是百分之十八的十八歲學生入讀資助學位,只付學位成本中的百分之十八作為學費。現在有人形容出現第四個「十八」,就是一萬四千多個資助學位十八年不變。
香港走上知識型經濟,擴充高等教育勢在必行,過去沒有增加資助學位,卻大幅開辦謀利的自資副學士。去年財政預算案中推動的零售業職學創前路先導計劃,使IVE學生獲得職業技能和工作收入,畢業取得專業高級文憑更可直接上班,這種職前專業培訓應增加投入和推廣到不同行業。另外,近年本地生升讀研究式碩士比例偏低,有人建議這公帑補助生活費的碩士學位要保障一定港生入學,除了有助留住本地人才,還有充足的導師保障大學生導修課的教學質量。
原文轉載自《太陽報》 2016年1月19日
原圖:wenweipo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