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在英國唸書,住在監護人的家,監護人是個退休老婦,英德混血兒,離了婚,本來一個人跟一頭史賓格犬相依為命。自從女兒入住她家,屋內多了雙耳朵聽她訴心曲,每天晚飯,就是她滔滔說故事的時候。
由菜又加價、水電煤又貴了、孫女跳芭蕾舞花了很多錢……說到這代英國人跟以前不一樣,坐巴士沒人讓座、進商店沒人推門,英國的紳士哪裏去了……女兒說,這英國婆婆每天的話題,基本上都是怨。
埋怨是一種負能量,聽得多人會變得負面,於是女兒會把香港的狀況告訴她,讓她知道一山還有一山低,毋須動氣。
譬如說起假期,婆婆說英國商人愈來愈壓榨勞工,從前聖誕節一、兩個星期都沒商舖開門,現在關門三幾天就過了一個聖誕……女兒說,香港做零售業的基本上不會有節日假期,好多店舖一年三百六十五日都開,這小鎮的百貨公司聖誕前開到七點已叫延長營業時間,香港的店舖一到假期前起碼十一時才關門,做得慘過平日。婆婆聽完,嚇呆,不怨了。
也許是社會氛圍,女兒在香港時其實也常怨天怨地,倒是獨闖異國後,不一定事事順心,更發現原來一直身在福中,漸漸學懂將埋怨化笑料。
這夜,她又有新笑話了。話說她剛剛的晚餐是雞肉意大利飯,整頓飯的餸就是一大塊女兒最討厭的雞胸肉,因為婆婆減肥中,所以雞肉沒調味,她說這是最難啃的餐單之一。
用膳時婆婆又跟她閒聊:「我家狗兒兩個星期就吃掉我一包狗糧,你家雪橇犬平時吃甚麼的?」女兒含糊亂答:「都一樣。」其實我家狗兒每天晚餐,不是白烚雞胸肉拌飯,就是蒸豬肉撈飯,女兒低頭看看眼前這碟晚餐,不就是我家狗兒天天吃的無味雞胸肉飯?
因為婆婆慳儉,平日多是吃沙律、薯仔、三文治,有肉已是婆婆最豐盛的晚餐,想到這裏,女兒忽然覺得,雞胸原來不太難吃,有肉下肚已值得感恩。
那夜,她如常打電話回來聊天,第一句就告訴我:「媽媽,我今天吃了幸福的狗飯。」
原文轉載自《頭條日報》2016年1月14日
原圖:網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