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權區議會 擴大民主化
放權區議會 擴大民主化

由本屆開始,區議會取消委任制度,所有議員均為民選所產生,令區議會更能代表民意。本人有幸參與並勝出本屆區議會選舉,亦深明區議員作為代議士的責任及承擔。但同時間,區議會雖然有極高的民意授權,在制度上卻只屬諮詢架構一部分,反而並未能充分發揮區議員的能力。

區議會權力不足 解決民生問題受掣肘

有指區議會為香港最民主化的議會,若僅以選舉方式作定義,這個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但民主化的指標,除了選舉方式外,還有很多條件,其中代議士的權力亦是很重要的考慮。本人在選舉後待任期間所面對的一件事,正反映了區議會權力不足的問題。

九巴及運輸署早在2014年已向屯門區議會提出屯門區巴士路線的重組計劃,由於涉及削減多條路線班次,爭議頗大,因此在區議會一直未有通過。直至2015年區議會休會前,議員亦曾明言將有關計劃留待新一屆議會再開時繼續討論,希望能與九巴磋商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但事與願違,在區議會選舉剛過,九巴於2015年底馬上向運輸署申請實行該方案,並要求於12月內實施。

因為區議會於2016年1月才復會,而新選出的區議員未就任,落選的亦沒有意願繼續跟進有關事項,加上正值休會期,區議員都難以在議會向運輸署施壓。由於本人的選區亦有幾條路線受到影響,因此我亦馬上向九巴要求暫緩計劃,希望將有關計劃在區議會重開後再到議會討論,但因為九巴的重組計劃只需運輸署批准,不需要區議會通過,因此有關計劃在運輸署批准後已在新一任區議員上任前實施。

有關方案實施後,當然有區內居民向我投訴,並詢問我為何區議會會通過有關計劃。當然在向他們解釋區議會沒有通過計劃後,他們都能理解,但卻同時不明白為何區議會選舉最民主,最得到市民授權,卻反而在交通等民生事項上權力最小。

嘗試放權區議會 自下而上改革

以上僅僅為一個事例,有關區議會不受到尊重的事例我亦多有聽聞,最主要原因還是區議會僅為諮詢架構,基本上沒有實權,所以各個政府部門或公司來到區議會亦只是一個過程,在未來工作報告可寫上有關項目已向區議會諮詢,以顯示有民意支持,但實際上區議員的意見有多少被吸納,大家心中有數。

一個區議員要當選,必定在所選地區有龐大網絡,如果政府或其他機構能和區議員緊密合作,本可以更好地推動地區工作向前。但現時因為區議會權力太小,漸漸淪為諮詢過程的點綴,失去了成為居民與各政府部門及機構的橋樑作用,實在可惜。由於政改不獲通過,普選特首未有時間表,連帶立法會的改革亦遙遙無期。我們不妨倒過來實行,由下而上擴大民主化,而為民選的區議會加大權力,應該是可行性最高的一步。

原文轉載自《文匯報》2016年1月12日

原圖:rt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