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百仁基金會員柯家洋
日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發表題為《喇沙與我》的網誌,筆者讀後頗有感觸。筆者是喇沙書院校友,與母校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初中時亦有參與劍擊隊,對老師及教練的悉心教導和師兄弟之間的情誼有切身體會。
財爺畢業後堅持每周六風雨無阻地回母校教劍,如今已有三十年,可見大師兄與母校及師兄弟的情誼之深。劍擊訓練嚴謹,若動作做得不到位,教練們會很細心地依次教導糾正。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位大師兄教練不僅訓練出為校爭光的劍擊運動員,還培育出更多教練繼續回校傳承劍擊運動。師長的教誨受益一生,學生時代的友情延續一輩子,回想起同窗及師兄弟之間的互助總是格外溫暖。
劍擊運動所使用的服裝及器材費用昂貴,筆者當時亦因此心生放棄的念頭,但另一位師兄教練得知後,立刻把他的整套劍擊用具借給我繼續訓練。這份幫助令我深受感動,激勵我加倍努力練劍,以不辜負學校和師兄教練們的栽培。正是這份無私奉獻,孕育出深厚團結的師兄弟情誼。這份Brotherhood的羈絆不僅令我們懂得感恩,更願意奉獻,於是有了如財爺般回到校園的「喇沙仔」。的確,薪火相傳的不止是劍擊技術,還有對母校的奉獻回報精神,筆者亦會傳承母校精神,並用自己所學回報社會。
誰說喇沙書院不是香港的一個小小縮影呢?我們生於斯、長於斯,家是香港,相信每位港人心中對香港都有着濃烈的情感,期望香港更加美好,心存關懷,謹記感恩。江山代有才人出,希望新一代的青少年繼續傳承團結與奉獻精神,願這情誼地久天長。
原文轉載自《太陽報》2016年1月10日
原圖:pland.gov.hk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