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間專出禁書的書店,多名股東及員工先後在3個月內失蹤,其中一人叫李波的負責人,更懷疑在港被人帶走,引發內地公安跨境執法的猜測。然而,李波事件撲朔迷離、真假難辨,情節更是天天不同;但部分輿論早已鎖定對一國兩制的批評,並提出形形色色的反制。
需強調,在一國兩制的落實過程中,信任是精神支柱,法治則是實體支撑,任何想當然的揣測,都會為一國兩制帶來不必要的斲傷。
不良刊物氾濫 毒害一國兩制
古往今來,涉及管治高層的野史秩聞,歷代充斥,都在為滿足人們對神秘政治的偷窺好奇,事實真偽只屬其次,最重要是內容曲折、情節豐富。只要大家認真比對正史、野史和坊間故事,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大家都是一看便知,亦一笑置之。可惜,在今天的資訊氾濫年代,不讀書、不出門,都能知天下事,但民智卻愈趨低智,特別是隨着「公民記者」湧現,更多人寧信網上流言,不理眼前證據;先批評,後了解,甚至明知罵錯,都不肯糾正!
一國兩制為香港與內地設置兩個不同的言論和出版空間,原始目的是保障香港的固有自由,但部分不良出版商卻反鑽空子去斂財,假六合彩報、翻版鹹書和政治禁書,都成為開放自由行後的「印鈔機」。
受限於不准跨境執法的規定,對於這些不良書商,大家姑息放生,形成公然的法律漏洞、法治毒瘤;任由有關刊物繼續對內地進行思想和金錢上的毒害,對一國兩製造成無形毒害。
在一個法治社會,任何人無故失蹤,都是不可接受;但若因需依法接受調查,只要能讓其與家人聯絡報平安,都應在情理範圍。
至於今次事件,早前4宗個案均屬傳聞,可議者不多;而李波事件,其太太雖持續向傳媒披露,但當中情節卻有悖類似個案,例如容許李波一而再與家人聯絡、來電一再顯示電話來源、白紙黑字地向同事報平安,而不給太太;李波早前一再親口要求太太不要鬧大事情,但太太即時報案並向傳媒披露,但一張給員工的傳真,卻即時銷案。更重要的是若是進行秘密的跨境執法,但卻處處留痕,完全有違常理,會否另有文章?
漠視國家安全 自大還是誤國?
其實,一般的民事和刑事案件,當然是河水不犯井水,但若是涉及衝擊國家安全的情報間諜事宜,香港作為中國的一個特區,既不自理,亦不准內地執法部門處理,任讓其為所欲為?是自大,還是誤國?
以法論法,既已規定不准跨境執法,若有內地部門違法,當然要依法追究責任;但是否存在跨境執法,並非當事家屬說法或一紙不明來歷傳真就能確定,必須拿出證據來。一國兩制是特區的基石,絕不容沒證沒據、捕風捉影式攻擊;若是不求法治,就不要奢談一國兩制。
原文轉載自《香港經濟日報》 2016年1月7日
原圖:bastillepost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