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黨是2010年政改通過的贏家
民主黨是2010年政改通過的贏家

有關政改的討論,除了提名的程序是大家關注的事情之外,中間的政治溝通過程,往往也成為其中重點。而事實上,政黨的決定和取態,其實是中間過程最關鍵的程序。眾所周知,立法會三分之二支持是政改最難闖過的關卡,而一些被定性為中間溫和的泛民政黨,將會是政改能否通過的決定因素。

近月一直有一種聲音,認為民主黨在2010年5月進入中聯辦商討政改方案,並最終促成方案通過,但卻成為2012年立法會選舉的輸家。把入中聯辦溝通和立法會選舉得失兩件事拉上關係,並且構成一個因果關係,結果就得出一個結論,就是肯妥協、肯溝通的政黨都要付上沉重的代價。而針對這一個所謂結論,一些希望可以玉成其事,延續泛民和中央政府溝通的人士,也沿這個思路和結論,呼籲中間溫和政黨,不要計較政黨和個人得失,也不要太過在意在下次選舉的得票成效,應該以達成普選為最高的政治目標。

民意支持溝通犧牲之說不成立

呼籲泛民犧牲小我,完成大我,不能說是全錯,但卻不是真實的全部。因為民主黨在2010年進入中聯辦溝通而在2012年選舉失利,根本就不是一個直接的因果關係。換句話說,就算再一次進入中聯辦溝通,也不一定要付政治代價。所謂犧牲之說,根本就不成立。

當年的時序是這樣的:2010年5月24日,民主黨3名成員,包括主席何俊仁、副主席劉慧卿、資深成員張文光,獲邀與中聯辦副主任李剛、法律部部長馮巍及副部長劉春華會面。2010年6月21日政府宣布接納民主黨提出的區議會功能界別改良方案,讓不屬現存功能組別之選民以一人一票選出立法會新增5席「區議會功能界別」議席,以換取民主黨在立法會內的支持票。兩項修正案最終如期在2010年6月23至25日的立法會席上交付表決,以超過所規定的三分之二、近八成票數支持通過。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定期為政府做評分調查,在2010年5月18日進行的一次,民主黨得分為46.6分,排在職工盟、工聯會、支聯會和民協之後的第5位。在政改通過之後,同樣的調查在8月17日進行,完全反映了民主黨進入中聯辦溝通的結果,民主黨得分為49.7分,上升了3.1分,排名升了兩級,進佔第3位。評分的實際政治含義我們不深入討論,但是以評分比評分,上升了6%,和提升兩級,這用來說明市民是支持民主黨的溝通,相信是很合理的推論。

至於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更直接針對政改通過來進行政黨支持的民意調查,依照2010年8月中亞太所發出的新聞稿,現原文引述其中第一和第二點:

「(一)最支持的本地政黨。7月份的調查發現,『政改』通過後民主黨有15.8%的支持率,是所有政黨之中最高,比6月份( 『政改』通過前)的調查增加3.8 個百分點。第二是公民黨,有9.5%支持率,比6月份增加了3.5個百分點。第三是民建聯,有9.1%支持率,比6月份下跌了0.2個百分點。第四是社民連,有3.9%的支持率,比6月份下跌了1.1個百分點。

(二)最支持的政黨派別。7月份的調查發現,『政改』通過後泛民主派有31.5%的支持率,比6月份增加了2.3個百分點,而建制派則有10.8%的支持率,比6月份下跌了0.6個百分點。」

看看當年在政改通過之後的民意調查,就可以清楚理解當時的民意,民意是支持溝通,支持民主黨促成了政改的通過。所以民主黨是政改通過的贏家,而不是輸家。為通過政改而犧牲小我,是慷慨陳辭的呼籲,但事實上這種慷慨陳辭根本是不必要。因為進入中聯辦溝通和促成通過政改根本是有利可圖、利人利己的生意,談不上什麼犧牲。

至於2012年的立法會選舉結果,不能跟2010年的溝通畫上一個全等號,因為選舉本身受許多因素影響,個人素質和能力,當時的主導議題,更重要的是,選舉是一個零和遊戲的博弈,你贏我輸,你輸我贏,所以民主黨在2012年的選舉結果,不是2010年政改立場的必然結果,這是眾多因素的最後投射,固然受建制派的挑戰,也同時遇到泛民陣營其他友黨的角力,而民主黨內部的選舉策略以及團結,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在2012年的立法會選舉,民主黨雖然得了2010年政改通過的優勢,但卻遭遇到內外兩方面的困擾,首先是大批年輕區議員脫黨自立,而范國威獨立競選,也對民主黨得票和取得議席造成最直接的影響。民主黨內部分裂,是過去一段長時間不斷重演的政治問題。就算在2010年通過政改之前,也一再發生。而溝通的務實路線,也觸發另一波的分裂潮。這分裂和政改不能說一點關係都沒有,但卻不是直接關係,反過來說,如果不通過政改,激進力量不出走,但民主黨也會面對流失中間溫和的票源。所以關鍵是民主黨如何維持內部團結的問題。

立選失利眾多因素交錯

至於民主黨損失議席和選票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在選舉過程中,受到公民黨告急策略的影響,也是李柱銘告急把何秀蘭擠了下馬的翻版。尤其是在新界西,余若薇選擇排在第二位,而最後告急中吸納了大量民主黨的選票,而令到李永達和陳樹英雙雙落馬。如果余若薇不告急,只是為保郭家麒上壘,少吸兩三萬票,那又是另一個結果。

簡而言之,2012年立法會選舉,是千絲萬縷關係交錯影響而成,硬要歸咎於2010年政改的取態,是過分簡單化。而以這個似是而非的原因而否決一切溝通和妥協,更是誤己誤人的謬論。

(文章僅代表個人立場)

原圖:網絡圖片

原文轉載自《明報》 2014年2月27日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