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香港菁英會理事莫健榮
去年香港度過不平凡的一年,政治、經濟和民生都發生不同的大事,有學者形容是香港轉折期。香港距離普選曾這麼近又那麼遠,普選被反對派否決而拉倒。後政改時期政府集中精力處理經濟民生問題,幾經艱辛成功開設創科局並成立港科院,冀為香港創新科技發展和未來競爭力添注新動力。同時,政府落實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和進行極富爭議的退休保障諮詢。
市民關心的樓價在去年第三季創了歷史新高,隨着美國加息,港元跟美元轉強,樓價開始掉頭向下。有分析指樓市上升周期已結束,但仍處於市民難以負擔的水平。去年亦發生了鉛水事件,而公屋供應更加滯後,令二十九萬輪候戶大排長龍,三年上樓成空。
此外,香港大型基建工程均出現延誤和超支,港珠澳大橋、沙中線和高鐵等均要向立法會申請追加撥款,成為政治炸彈。元旦反對派遊行形容這些基建是大白象,指取消了就可以推行全民退保。其實基建是一次性開支,與長遠經常性福利承擔不同,況且基建是投資,可帶動經濟增長、刺激就業和增加稅收,不投資基建就可以增加福利開支明顯是概念上出錯。
有學者形容過去十年是香港黃金十年,在低息、低匯率和個人遊利好下,遊客、消費和失業率都是最佳時期。但後佔中、後政改時期政治爭拗不斷,議會拉布,政府推動惠及經濟民生的政策不易。同時,激進和本土主義勢力抬頭,並發生驅蝗、反水貨、立法會外垃圾桶爆炸事件,影響香港旅遊業和國際形象。若香港由經濟城市淪為政治城市,將對未來發展不利。二○一六年是充滿挑戰的一年,期望港人能以社會整體利益為重,同心同德,迎難而上。
原文轉載自《太陽報》2016年1月4日
原圖:discoverhongkong.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