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失去意義的辯論
一場失去意義的辯論

最近和一個網友討論了很多議題,其中包括中國人到底是自大還是自卑?對此各持己見,莫衷一是。

愚見認為中國在最近兩個世紀內曾受過無數外侮與屈辱,國人早已失去自信,變得自卑,感覺處處不如人,尤其那些曾以武力打敗過中國的國家及其人民。我非專家,沒有任何理論和數字根據証明我的觀點,只憑多年與國人接觸,相處,交流及觀察而得來的印象。

多年前一個旅加的華裔陶藝家率領了兩名洋學徒前往中國大陸作學術交流,抵步時被接待員誤認他為洋人的隨從,受到冷待,尷尬之情可想而知。本來誤認身分的事經常發生,不必介懷。不過那種崇外媚外的態度給陶藝家留下了很壞的印象。

筆者多年前在家鄉東莞過春節,在電視屏幕前觀賞一場精彩的省際籃球賽,竟發現裁証及旁証都由洋人擔當。在旁的親友說洋裁判的專業水平高,不偏不倚,賽果不會受到爭議,因此重要的賽事都是由他們主持的。聽後我茅塞頓開,但難以置信中國人才濟濟卻缺少一個公眾認可的球証。這是否說明缺乏自信和重洋輕華呢?

改革開放後,國人積極投入資源把城市重新建設起來。他們往往忽略了中國原有建築的特色,盲目將外國的名勝古蹟抄襲過來。這種例子到處可見,除引來外國人的恥笑外,我們也變得面目無光。認為外國月亮又大又圓的心態仍然根深蒂固,不知要等到何時才可連根拔起呢?

我一向支持中國政府不惜代價要將2008年的世運會辦得盡善盡美,讓中國運動員在國際焦點集中的運動場上爭取佳績,洗脫過往中國人被取笑為「東亞病夫」不譽之名。我們健兒出色的表現是醫治國人自卑感的最佳良藥。

其實何止在世運會上,我們還須在文化及科學的領域中出現多幾個像屠呦呦和莫言一樣優秀的公民,才會使國人尋回那曾經失去的信心。

那個網友卻持相反的意見,認為中國人是個充滿信心的民族,並以擁有四千年悠久的文化遺產為榮,看不起異族,尤其看不起黑種人。

我和他曾把中國和美國政制的優劣作比較,發生激辯。我引述阿里巴巴的馬雲在一個公開場合中曾批評過美國選舉制度的不當,他說以現任總統的資歷在中國現行的政治制度下連做個小鎮的鎮長也可能不夠稱職,因為他完全缺乏行政經驗,反過來,中國的領導人如習近平是從最低的行政級別經過千錘百鍊才爬升到國家主席的地位的,他所通過層層的考驗與競爭非常人能及。

聽了我的引述,網友不假思索便肯定馬雲看不起奧巴馬,因為他是個黑人。奧巴馬除了是哈佛大學的法律教授,曾任企業法律顧問,社團組織的倡導者及參議院議員等等重要的職位......他說如果馬雲認為這些資仍舊不足,肯定是帶有種族歧視的眼光來看待奧巴馬。網友也懷疑我把馬雲的演詞斷章取義,最好能將原文奉上澄清。我真沒他法,因為聽過便算,怎會保存呢?他既認為馬雲有種族歧視的傾向,再無須探討原文的真義。其實馬雲只強調奧巴馬缺乏行政經驗,如果換個白人「奧巴馬」,相信他仍舊會做出同樣的批評。

從他的反駁,我發覺這個網友對學歷與名銜過分重視,否則怎會質疑中國小市鎮的首長到底有幾個是北京大學畢業生?我當然無法給予他滿意的答覆,但只要他查看一下中外眾多英雄豪傑的背景,便知道並非每個都是從大學走出來的。

當辯論一旦失去了客觀性便立即變成強詞奪理,失去意義,浪費時間,也傷和氣。

原圖:edu.sina.com.cn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