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筆者聽了哈佛大學學者有關智慧城市的分享,講者也談到智慧城市究竟應該是政府主導、由上而下,還是民間主導、由下而上呢?外國也是有民間主導的成功例子,非政府機構在民間進行不少智慧城市的教育工作,教導小朋友、居民如何一同塑造自己的社區,並分析當中可能遇到的困難。
由政府主導的智慧城市,由於決定權集中在政府,建設時間可能會較快。而不同政府也希望「省招牌」,或會追求一些最佳示範、世界級的宏大工程,以及建設標誌性的基建、建築物,甚至是建築群,故此,這種智慧城市需要藉大企業參與才能把鴻圖大業執行,這種中央集權式智慧城市也需要大政黨的支持,以期得到更多的認受性。在官員眼中,個人私隱可能無可避免要作犧牲,例如電子泊車需要車牌號碼,駕駛者分享汽車定位才能預測交通情況。
由下而上的智慧城市認受性較高,可是諮詢公眾、居民互動是一個漫長及龐大的工程,當中又涉及不同持份者和民間團體,若眾說紛紜就較難取得共識。智慧城市的目標是無障礙,人人皆可享受。智慧城市的大數據處理以及私隱的保護,不被大企業或政府操弄,是社會大眾關心的。大家希望建設一個既環保又能改善人民生活的智慧城市,做到改善空氣、泥土、食水質素以及減少光害、噪音污染等目標。
香港應如何建設智慧城市?中間落墨比較可取,因為以香港的政治環境及發展情況,完全由下而上,很大機會令我們錯過發展智慧城市的最佳時機;完全由上而下,政府未必有足夠的認受性。因此,由政府把各種建議變成數個方案,再交給公眾選擇,相信是較可行的。
原文轉載自《太陽報》2015年12月16日
原圖:itpromag.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