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套台灣電影很紅,叫《我的少女時代》,被認為是《那些年》的女裝版。單看片名,沒興趣進場,畢竟離少女時代太久遠,倒是正值少女期的大女兒,身在英倫,卻越洋來電,叫我們一定要看。因為她的Instagram朋友全都在談這電影,有同學看四次哭四次。我家孩子是戲迷,彼邦沒得看,就要我們代她看看這戲到底有幾好睇。
名副其實,說的是少女時代的少女情懷,倒是入場的有很多中女、甚至老人家,一雙一對結伴去回味他們年少時的愛情。
我們帶着二女三女進戲院,兩個青春期笑得很開心,明明是我們那個年代的故事,譬如唸書時常收到虛驚一場的連鎖信,今日原來一樣有共鳴。女兒說她們最怕收到WhatsApp傳來,叫你轉寄給十個人否則有噩運的打單信,證明這個年紀,任何年代的孩子都是一樣天真簡單。
許多人看完喜歡拿它跟《那些年》比較,我發覺女人之中,愛看《我的少女時代》較多。同樣是說初戀,《那些年》的主角是女神,是校花;《我的少女時代》則是說一個平凡女孩的愛情故事,寫實地,她長大後依然平凡。
你道這世上女神多還是平凡人多?那就明白為甚麼《我的少女時代》可以得到大部分女孩子的共鳴。平凡人,其實一樣會有驚濤駭浪的愛情。
原文轉載自《晴報》2015年12月11日
原圖:網絡圖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