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知道鍾偉強這個名字的人恐怕不多,他曾於歌唱比賽力壓張國榮成為冠軍,也曾為梅艷芳寫歌,其後寂寂無聞。三十多年後,這位六旬歌手居然藉着內地一檔的歌唱選秀節目,在神州大地崛起。
今年夏天,鍾偉強參加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雖然僅敗,但與另一選手對唱的HeyJude 在YouTube 的點擊率高達30 萬人次,內地各視頻網站的點擊率更直迫2000 萬,數以百萬計觀眾替他不值,要求大會讓他敗部復活……;他的故事在各社交網站受到熱烈討論,全國各地的演出邀約亦接踵而來,連內地官媒新華網也專門訪問這位追夢老歌手。
一個在香港混不出頭的音樂人,卻能在花甲之年在「他鄉」尋回年輕時的夢,自身的努力和激情固然必要,最終還需客觀的平台和聽眾。
如果鍾偉強沒有踏上《中國好聲音》的舞台,只是留守香港,恐怕連酒廊賣唱的機會也沒有,遑論追夢;又假如他參加的是香港選秀節目,在這個速食、貪圖新鮮的社會,這樣一位回爐歌手又能否吸引如此之多的鎂光燈?也許,能否得上節目也成疑問吧。
相信香港還有很多像鍾偉強那樣擁有才華的人,苦於找不到聽眾及可作施展的平台,默默藏在人群之中,他們或放棄夢想,為「搵食」而流於平庸;或努力掙扎,力圖找到立足之地,卻始終不能企及。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為何無法為不同類型的人提供發揮的機會?
一個城市總有其局限,香港地少人多、資源稀缺、產業結構單一,這些先天缺陷又引發種種後天問題;偏偏近年急功近利、自大短視的風氣高漲,狹隘的世界觀使得香港社會的包容性和創造力均極速下降。
北望神州,龐大的市場不僅帶來經濟的飛躍,社會需求的多樣性使得各類人才均有機會發揮所長,巨大的華夏舞台,提供更多人看到的機會。歷史訴說一百多年前的清政府如何眼光狹隘,如何閉關鎖國,今天不少多港人何嘗不是有着一種閉關鎖港的心態?別說才幹之士,即使到來與家人團聚或是觀光購物者,也遭到排斥。香港(人)必須打開心窗,擴闊世界觀,才能鑄造更闊大的舞台。
原文轉載自《信報》 2013年12月20日
圖:網絡圖片
評論
shuyicai58@outlook.com
3年前Happy21
3年前Happy21
3年前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