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菁英會副秘書長梁秉堅
區議會選舉落幕,對於區議會新變化的分析,有人認為傳統的地區工作模式仍然非常重要,有人認為區選已經政治化,工作不能再停留於舊有思維。筆者認為,傳統的地區工作模式,諸如深耕細作、服務好居民固然重要,但地區工作者也不能忽略理念的包裝和推銷。
如果說建制派於區選失利或者其工作模式已過時,這說法並不完全正確。雖然建制派有政治明星意外落選,而且是在基本盤大致保持的情況下被新增選票擊倒,但建制派也有不少年輕人在較上屆開拓出數百甚至上千新票源的情況下勝出。地區工作還是王道,但不代表只做好地區工作就必能勝選。不少政治明星雖能保持選票,但在投票率增加、新增選票多的情況下被擊敗,可見單單保住基本盤已不能夠守穩議席。只有地區工作實績,加上能給予選民希望的理念、政綱,才是全方位的選舉策略。
無論是奧巴馬的「改變」還是蔡英文的「點亮」,都包括改變社會的重要理念,反對派可以提出「改變」理念,為何建制派不可以?建制派在政治上偏向支持政府,但在民生上同樣可以打出「改變」理念,社區有不足之處,渴望改變的從政者毋須分黨分派,反對派以反對為本,建制派亦可以改變、改善為本。
現時不少年輕選民偏向支持打着民主、反政府旗幟的反對派,對建制派未來的選情尤其不利。在選票有流失的迹象下,建制派除了要守住基本盤,開拓新票源同樣是當務之急;年輕人的支持需要慢慢做好思想工作,現今最有望開拓的,就是中間、溫和派的選民。只有真切告訴中間選民誰是真心為港為民,建制派才能打好明年的立法會選戰。
原文轉載自《太陽報》2015年12月4日
原圖:bastillepost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