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選落下帷幕,選民的選擇告訴我們,市民現在最想要的是什麼。原以為各位議員政客會就此明白,放下無謂之爭,讓社會重回務實之路,誰知「為反而反」之風不減,這一次,給「打造」成箭靶的是TSA;在某些政客和議員的炒作之下,「踢走TSA」由單純的教育問題上升為表現自己政治正確的工具。
任何政策法規均須在實踐中不斷修改優化,類似TSA的學生整體學習能力評核,在英、美、澳洲等地都有推行,TSA取消或優化,當然可以商榷,但現在卻有人刻意引導,把TSA歸罪為孩子沒時間玩、沒時間放假的唯一兇手,甚至上綱上線,指政府要逼死孩子。
在上周日(11月29日)的立法會公聽會上,有家長聲淚俱下代孩子控訴功課太多,一臉稚氣的小三學生訴說自己每天玩耍一個小時的時間也沒有,恐怕不少市民已給打動;只是,倘若TSA真的取消,這些孩子就能放假去玩了麼?
從小操練孩子的怪獸家長,本港從來不缺,而且操練遠早於小三便開始。為了孩子贏在起跑線,升上名牌小學,三四歲的小孩已須參加各種面試班;小學之後,更要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報讀各類興趣班、輔導班,參加各項比賽來贏取證書,為升中鋪路。香港家庭教育學院2013年的調查指出,高達七成受訪父母每周為子女安排逾3個小時的補習或興趣班;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2012年的調查亦顯示約有一半家長擔心子女及不上他人,近半家長要子女每周參加3至4項課餘活動。
公聽會結束後,其中一位出席的孩子回到家中,父母沒有讓他休息,要他繼續做功課。家長捫心自問,若然小三TSA真的取消,孩子騰出來的TSA操練時間,家長真的會讓子女自由玩耍?可以預見,大多還是會珍惜寸陰,利用多出來的時間安排其他操練和補課。所以稍加思考,不難發現香港的操練文化決不能僅僅歸咎於TSA。
近幾年文革式的政治文化早已把香港變成一個民粹主義橫行之地,「為反而反」者在極端民粹中找到養分滋生,TSA只不過是病毒的其中一個載體。操練文化也不限於TSA,部分政客和媒體操練有素,見縫插針,凡事把政府妖魔化,利用天真無邪的孩子達到反對政府的目的,這又豈是第一次?從國教、佔中到TSA,孩子們何曾逃脫成為政治砝碼的命運?
原文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2015年12月4日
原圖:takungpao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