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莫健榮是香港菁英會理事
區議會選舉塵埃落定,這是四年來地區工作成績的檢閱,也是後佔中和後政改時期民意取向的寒暑表。有資深議員和政治明星敗選,有政治素人登場。過往選民對區選冷感,投票率長期徘徊在四成,但今屆政治氣氛熾熱,選民投票踴躍,投票率達回歸以來最高的四成七,部分選區甚至高達五六成。
今屆建制派成績尚算平穩,雖然議席數目輕微下滑,但這是基於一個較高基數而言。而且,選前部署的「斬首行動」和「晴天行動」尚算成功,如泛民兩位超級議員被「斬首」,打亂對手明年出選超級區議會議席的計劃。「晴天行動」則指十八區建制派維持過半數控制權,這關乎主席人選和各委員會人事任命,一些區議會如沙田,建制派只有一席優勢,中間派或獨立議員有力左右大局。
建制和泛民都有立法會議員失利,反映區選的明星效應不再,投票意向取決於候選人在社區投放服務的時間和成績。不少選區有資深和年紀大的議員落敗,年輕、有活力的候選人獲青睞,部分年輕而形象佳的政治素人成績不錯,如青年新政等,落區時間雖然不長,但得票不低,甚至有成員成功突圍。今次區選又成功複製日本政界的「女刺客」模式,自上屆有小花擊敗李卓人後,今屆再有小花擊敗馮檢基,這也反映建制派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
過往解讀投票率高對泛民有利,今屆明顯多了市民關心政治和關注社區。這些首投族中有抱政治理念的青年,也有被香港近年亂象喚醒政治意識的中年。激進派依然全軍覆沒,傘兵亦收起雨傘,主打民生,顯示激進街頭抗爭不是出路,走入建制、反映訴求才是正途。
原文轉載自《太陽報》2015年11月28日
原圖:巴士的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