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香港菁英會會員向榮
這些細眉細眼改善無法落實真正「地區行政」理念,議會始終只是諮詢角色,沒有實權左右部門決策,地區專員成不了地方特首駕馭其他政府部門。難怪不少學者始終評價區議會是「有事鍾無艷、無事夏迎春」的政治花瓶。
雖然區議會實權有限,但政治能量尚存,區議會選舉競爭激烈。香港十八區下細分四百多個小選區,區議員就似是小區的超級聯繫人,他們日常接觸居民、聽取民意、處理個案,作為官民溝通的橋樑,促進政府上情下達或匯集民意。議員工作如果做得好,有助改善區內民生,處理個案更是找出、拆除社區炸彈,起杜漸防微和維穩作用。而在立法會選舉或未來的特首普選中,區議員更是重要樁腳,組織票源、動員群眾都起無可代替的作用,這也是各政團用以影響政府施政決策的政治能量,因此區議會席位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要贏得議席必須長期扎根社區,做好民生工作和服務。早前有傳媒揭發某屋邨一個聯會疑舉辦廉價茶敍、涉嫌賄選買票事件,更有邨民看不過眼而到廉署告發和抗議。據悉,該團體與某泛民政黨關係非淺,三名出選幹事中,有兩人是打正該泛民政黨旗號。有網民指在後佔中時期泛民由於大失民心,故利用地區團體籠絡選民,但往往因鋌而走險而棋差一着。
原文轉載自《太陽報》2015年11月12日
原圖:bastillepost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