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替網媒訪問了導演高志森,談「機會」二字。高導演說,要拿到機會,首先有兩個條件,一是不怕捱苦,二是不怕競爭。他說了一個自己年輕時見工的故事……
剛中學畢業的他,跑去當年亞洲電視前身「麗的電視」考編劇。這份工競爭的人很多,來的都是大學生,只得中學畢業的高志森竟不怕難,越級挑戰這個職位,不是因為膽大,而是他有備而戰。
當面試的梁立人看完他的履歷後問:「17歲?你寫過啲咩呀?」時,高志森拿出兩吋厚劇本,全是他中學時搞戲劇學會的改編作品。於是一個17歲中學小子打敗了很多大學生,成功奪取這個職位,成為他步入演藝事業的第一道階梯。
不怕競爭、不怕苦的背後,其實都要做一個有準備的人。高志森如果沒有中學那幾年在戲劇學會的準備,學歷不夠的他絕對勝不過大學生。
合該有緣,我想起自己初出道時儲的工作經驗,原來高導演也有份加厚我的履歷表。記得畢業沒多久,我從電視台轉了做電影,其中一間工作過的公司,就是「高志森影業」。我的職位是助理製片,簡言之就是大打雜,找拍攝場景、找臨時演員、找贊助、買飯盒……統統都關製片組事。
有一齣戲,主角是樂隊Beyond,演員有號召力,故老闆要找公司贊助,以減省電影成本。於是我的工作就是打開黃頁,一家一家公司的打電話,一封一封信的傳真出去,找到話事人、sell他計劃、研究雙贏方法,讓我們得到贊助,對方又能夠成功宣傳。
吃力不討好的工作,給我換來厚面皮經驗。後來我做記者,原來天天就是做這種跟陌生人打交道的事。我不是個能言善道的人,如果當年沒有在電影公司捱過天天被人「扱」電話之苦,後來那份天天食檸檬的傳媒工,一定做不長。
原文轉載自《晴報》2015年11月11日
原圖:網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