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電子教育局限
深思電子教育局限

黃麗芳/菁英會副主席

早前有報道指教育局本學年推行第四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雖已向每間參與學校發放撥款及額外經常性津貼,仍有約半數中學及小學本學年仍未計劃加強校內無線網絡(WiFi)基礎設施。有資訊科技界人士認為,原因是撥款、老師培訓及技術支援皆不足。筆者認為這些因素流於表面,還有其他因素需深入考慮。

早前已有報道說,南韓及台灣也對學校全面WiFi有保留,原因是擔心電磁波影響小朋友的腦部發展及健康,希望當局在這方面多作一點醫學研究,以釋疑慮。

當前,我們的確欠缺電子教材,就算小朋友一人一機,也沒有足夠教材,尤其是免費及和校本課程對應的電子教材。家長應知道,主科的電子教材以年費形式購買,惟未必能吸引家長額外添置。以常識科為例,出版商只提供中文版,英文小學未必用得着。而且孩子功課多,未必需買電子教材作額外操練。加上我們的電子教材相對外國的教材來說,始終未夠趣味,製作仍需努力。筆者認為要提升IT能力,還是在IT課加上程式設計及邏輯訓練吧。

家長最擔心的是和電腦及手機相關的網絡沉溺及罪案問題。參考各種研究,我們仍未見理想方法處理網癮問題;社會也需要全面提升資訊素養及網絡文化認知。看着網絡欺凌及霸道文化,如何面對這些負面影響,老師及家長有足夠認知教孩子面對嗎?另外,學校WiFi化後,器材如何配合做好課室管理,暫未見準備就緒,學界對全校WiFi有保留也正常。

當然,我們不應因噎廢食,IT人也應努力營造支持電子教學的氣氛,給小朋友既正面又良好的環境,以培養他們的創意創新能力。

原文轉載自《太陽報》2015年11月7日

原圖:sundaykiss.com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