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浪費我們的黃金時代
別浪費我們的黃金時代

在中英互認黃金時代的機遇前,香港如未能把握,在往後的日子,恐怕只會在歷史長河中沉沒。

當中英兩國共認進入黃金時代,香港作為中國最外向的經濟,法治最完善、最自由的城市;同時是英國管治時間最長的殖民地,理應同樣可以進入黃金時代。不過,若港人對國家仍有心結,我們定會被國內城市替補及外來對手超越,使明明伸手可及的黃金時代變成「爛銅50年」。

港人未必自知,但事實卻證明近代中國與世界的發展過程中,香港往往是歷史的「發生點」。習主席訪英更應令港人明白,未來五年我們將身處於更關鍵的大時代。我是番書仔,中學時的中國近代史只用了半堂就草草了事。其實我和現在的年輕人,整整兩代人都不甚明白中港歷史,亦說明何以很多港人明明身處「大時代」卻只有歷史冷感。適逢習主席訪英,中英雙方亦在大世界中,提及小小的香港,再次說明香港的歷史重要性。

安穩生活是父輩以血肉換來

在秋高氣爽時,我建議大家去南京一趟,最重要的是前往少人去的靜海寺。它是600年前明成祖為表彰鄭和下西洋的功績而建的佛寺。「七下西洋」是中國歷史最繁盛的篇章,若領航人當日睾丸素(Testosterone)高一點點,當日盛極的中國絕對有條件像以後的西方列強般稱霸。但當時更先進更強大的中國沒有這樣做,所以習主席強調中國「強而不霸」,絕非信口開河,而早就見於史冊。

歷史最諷刺的是,400多年後英國兵臨城下,迫清廷草擬歷代最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也是在靜海寺。而比我更用功看史書的太太也提醒我其實「中國近代史」的第一頁就是南京條約——就是香港!靜海寺是中國史上外交的頂峰和衰落的雙重見證,歷史意義殊深。

積弱的中國令數以千萬生靈塗炭,數以億計的家庭流離失所,整整兩代人不能接受好教育。到抗日時期,軍需品短缺,很多將士為保河山,只拿着刺刀或彈藥耗盡的槍枝,不顧性命衝向日軍陣地,為的只是消耗日軍的一顆子彈,以血肉長城捍衛了中華大地,換取勝利。國家交了200年的血淚史學費,當然明白「強國」不是貶義字,而是繁榮、幸福、安穩生活的唯一保障。

歷史充滿血淚,放眼盡是難堪、不公、不義之事,但它是我們的根。若我們不尋根,就更遑論以史為鑑。當我眼見中國近600年來由盛轉衰再變盛,使我深深感受到國家一定要富強。否則過去近200年都似乎看中國不起的英國,又怎會等到今日才由三代皇室人員以最高規格接待一個中國人呢?

港人在戰後70年的今日,不但不太懷念抗日戰爭遇難的3,500萬同胞(平均每9人就有1個失去至親),更努力到日本血拼,但不是用拳頭,而是用荷包。這令我不其然記起已故岳父永不到日本百貨公司購物,相信經歷過抗戰時期的他,見證日本一直不肯正面面對軍國主義、擴張侵略的歷史,實在難以原諒,才有如此堅持。

今天,中英共認黃金時代,說明儘管兩國曾有牙齒印,但大國都會求同存異地包容過去,積極勇敢地創造更好的將來。不過,我們應緊記,充分了解歷史後選擇饒恕是開明,但不認識歷史而寬恕,卻是無知。我不願再做一個無知的港人了。你呢﹖

不要誤會,我並非數英國的不是,相反英國是我第二個最喜歡的國家。我尤其欣賞英人有「大事小提」"understate"的偏好。例如3年前英女王登基60年,她只說"A long life typically passes many milestones",一個漫長的人生總會經過許多個里程碑。這真是英人情操,如國學大師饒宗頤般,智慧愈高就愈謙卑。

把握機遇 擺脫凡事政治化陰謀論

儘管中國在多個領域上已是世界一哥,重拾200年前的大國地位,但習主席訪英時仍提及「中國不稱霸」,我深信這可以取代部分西方人「強必稱霸」的想法。一個大國不用威脅手段,不用軍事震懾,而像明朝這泱泱大國般以道德作領導(moral compass),從而影響世界。

訪英期間有英國官員指他們用了足足200年來完成工業革命,但中國只用了20年就辦到,使七億人脫貧,增壽30年。過了200年的苦日子,今天國家做好了經濟民生,終於由東亞病夫變身成國際巨人,更致力改善文明、注重環保、力打貪污此等百年陋習,要國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而香港眼前更是個黑白二分抉擇,將決定香港未來是盛是衰:我們可以選擇延續過去200年來作為國家法治文明的先鋒,把握機遇將香港建成全球最成功的城市,在構建中國夢的大業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反過來說,我們也可以選擇不斷內耗、凡事政治化、陰謀論解釋一切,繼續自我感覺良好;那麼200年後,中國近代史的第一頁依然會是香港,紀錄我們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進入黃金時代的今天,但之後卻不會再提及我們,因為原地踏步、倒行逆施的香港,勢於太平盛世中國夢成真之時已煙消雲散。而香港則變成另一個靜海寺,見證中國先衰後盛。

原文轉載自《晴報》2015年10月26日

原圖:shenchuang.com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