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百仁基金副主席陳稼晉
現代人對健康的定義已不僅僅局限於無病痛,亦重視心理健康。「亞健康」則介乎於健康與疾病之間,既可能轉化到健康狀態,也可能惡化為疾病,需要正確對待及處理。
其實,我們每個人每天都面對或多或少的壓力,不管是來自學業、工作還是家庭。由於工作時間佔了一天的三分之一,對在職人士毋庸置疑產生很大的影響。工作壓力不僅影響與同事之間的關係,還有工作效率及表現;而且當把情緒帶回家,還會影響家庭氛圍,甚至給子女造成心理負擔。
適當壓力可化為動力,樹立為奮鬥目標。相反,過度壓力則成為負擔。如同風箏,需要有鬆有弛才能飛得更高,人亦如此。現今許多人暴躁的來源正是壓力,苛待他人以至斤斤計較,相互之間造成惡性循環,更加不開心。
當環境無法改變,壓力無法避免,我們要學會自我調節。譬如工作之餘,可以培養自己的興趣。在平日忙碌工作外,休息時間可以參加各類興趣小組;假期與友人外出遠足、踏單車等;亦可與友人傾訴,抒發一番,這些都不失是減壓的好方法。專家更是提出「六多」建議幫助減壓,即多笑、多分享、多感謝、多角度思考、多做運動、多幫助別人,從而建立正面、積極的心理狀態,增強抗壓能力。而在放鬆過後,更有利於從多角度思考問題,才能更加積極處理問題,化解壓力,繼而真正把壓力轉化為動力。
原文轉載自《太陽報》2015年10月21日
原圖:網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