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愈來愈多人以自駕遊形式去旅行,尤其帶著孩子一家出遊的,大家都說,方便呀,不用提著行李跑來跑去,一上車就是自己的天地,去哪裡悉隨尊便,要停就停,要走就走,不必被火車班次綑綁,不用被公車路線限制,想怎樣,就怎樣。
我同意……一半。
如果,是一班好友;如果,帶同父母長輩;如果,已經退了休,我覺得,自駕遊是旅行好方法,因為我們這種年紀已經歷盡人間甜苦,有機會出遊,當然是嘆的多、吃苦的少。
但如果,只帶著孩子,我還是喜歡做苦行僧,走難一樣追巴士、趕火車,我覺得,年少應該經歷一下這樣的喜怒哀樂,而不是坐在車上吃薯片睡懶覺看風景,不懂開車,卻能享受想怎樣就怎樣的生活模式,還“老馮”地問:點解咁耐仲未到?
最近帶女兒去英國,不單沒有租車,還搭了最便宜的地鐵。從倫敦希斯路機場出市區,三個人拖著四箱行李,棄高速火車不搭,鑽落地底轉乘地下鐵,只花了四英鎊左右,就來到市區。對比百幾英鎊、半小時就到的高速火車,地鐵絕對不是家庭遊選擇,因為英倫地車古舊,大部分車站都沒自動電梯,單是轉車時把四箱行李搬上搬落,已花了不少氣力和時間。
但正正是這種苦,造就旅途中的樂,女兒更發現,把行李搬上樓梯扶手向下滑,就是最快捷的下行行李輸送帶,不用花力氣抬著行李箱拾級而下。
繁複的地鐵網,又是一個學習機會,孩子總不能一世由你點到點的管接送。一個陌生環境,一張地鐵圖,三次左右的轉乘實踐,她們就會學懂在異地搭車的能力,一理通百理明,從此到哪個國家搭地鐵都不會腳震手軟。
大部分旅行者都是先經歷艱苦背包行,才輪到後來享樂式的自駕遊、自由行,如果一開始便把孩子送上我們的“愛去邊就去邊”號,嘆慣,從此就回不了頭。
原文轉載自《澳門·自己報》2015年10月16日
原圖:新華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