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政策需要配套
人口政策需要配套

本文作者為香港菁英會會員向榮

早些年,政府說要將香港打造成千萬人口的國際大都市,故容納雙非和鼓勵投資移民。然而,當時無開拓土地,令房屋和各類配套用地嚴重不足。同時,香港展開多項基建工程,未來亦有重大基建上馬,如機場第三條跑道。香港缺乏建造業勞工,亦無大規模培訓計劃,故現時基建經常延誤,勞工不足是主因之一。

梁振英上場後停了雙非和投資移民,只維持技術專才移民。施政報告雖表明不為香港人口設上限,但統計處預計,香港未來人口增長放緩,將由去年七百二十四萬增至四三年高峰八百二十二萬。住戶數目增長高於人口增長,由去年二百四十三萬戶增至四四年二百九十三萬戶,新增五十萬戶相等於要建設三點五個沙田新市鎮才可容納。加上人口老化,醫院及社區安老設施用地需求大,政府需要未雨綢繆。

政府明白人口老化帶來的問題,惟處理時前瞻性不足。如黃大仙區長者人口比例全港最高,又以公共屋邨人口為主,需要一間社區大型醫院為長者和基層提供專科和急症服務。社區人士一直建議聖母醫院重建時增加急症室,惟食衞局態度依然故我,常以啟德未來興建社區醫院作推搪。要知道,啟德醫院建成是十年八載之後,啟德周邊增加二十萬人口,加上人口進一步老化,該醫院不只服務黃大仙區,政府現時規劃未能滿足未來龐大的醫療需求。

本土派人士經常倡議「源頭減人」,收回單程證審批。筆者不同意此做法,因它侵害港人與內地親人團聚的權利,同時新移民正好延緩香港人口老化和補充勞動力不足。其實,若然做好每天百多名單程證人士的教育和培訓,他們可以成為促進香港經濟發展的生力軍。

原文轉載自《太陽報》2015年10月7日

原圖:takungpao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