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未來3年「選舉年」的頭炮,亦被視為「後政改」政治格局溫度計的區議會選舉,將於11月舉行,部分政團和候選人,即已搶先開打前哨戰。
可惜,眼前所見的,並不是比政綱、比服務,更不是比民心支持度,而是機關算盡、陰招盡出的泥巴戰!
懶理零售死活 再搞光復造勢
距離區選提名不足半個月,沉寂半年的「光復行動」,在無徵兆、無理據的情況下突然重現,雖然行動不足兩個小時,規模和衝擊亦大不如前,但已對正在「吊鹽水」的旅遊零售業,帶來嚴峻的挑戰和變數。當然,對於發動「光復行動」的團體和人士來說,旅遊零售業以致全港經濟和就業情況的死活,他們從不理會。
至於行動的目的,有立法會議員一語中的,就是要為競逐區選先行造勢。事實上,有「光復行動」核心搞手早於今年年初已公開宣示會參與北區的區選,亦會把水貨客問題納入政綱。畢竟,該名有意參與者,除了反對北區的水貨客活動外,根本沒有其他事項值得別人注意。須強調,以破壞社區安寧、衝擊社會經濟,鋪墊自己的選戰,非常自私、亦非常不道德,完全偏離選賢任能、服務社區的選舉原旨。
選舉講求公平、公正,種票是一張也不能容忍;而在政團的集體努力下,一下子湧出數百宗投訴,經過選舉事務處和法庭的審查,對登記制度整理出眾多的制度性疵漏和執行性疏失,亦揭發出一些可疑的個案,為優化選舉制度和提升選舉質量,作出正面的貢獻。
種票指控誇張 滋擾真選民
可惜,在這波投訴浪潮中,大部分投訴都不成立,主要是因為投訴的理據不足,或只是未經查證的陰謀推論,更有部分是明知故犯的誣衊和冒名亂改的插贓。負責審理的裁判官在批評選舉事務處疏漏之餘,亦指不排除有政團企圖阻止一些政見不同的選民投票,冒名更改地址,建議當局及時處理。立法會主席曾鈺成亦不點名批評,有人急於利用所謂的「種票」現象攻擊對手,但所謂的「種票」指控是明顯過分誇張,對正當選民造成滋擾。
有分析指,在提名前積極投訴,可收進可攻退可守的效益,至於投訴暴增的原因有三,第一,今年登記選民人數淨增長18%,令人意外的是,增長最多的不是「初投一族」,而是66至70歲組別的選民,增幅亦達18%。安老院舍一直被視為容易種票或「被登記」的場所,因而觸動政團的敏感神經。
第二,在上屆區議會選舉中,種票爭議成為選戰的熱點,並讓泛民取得主導,因而食髓知味,加大力度;而建制派則進行防範式進攻,亦反客為主地搶先投訴。
第三,在報名前投訴,並提請法庭公開審理,可收先聲奪人甚至「立此存照」的效果,更可抹黑對手,更可成為投票最後階段的告急口號。
原文轉載自《香港經濟日報》 2015年9月26日
原圖:中通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