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吳康民
電視訪問往往被記者斷章取義,各取所需。但這樣還好,如果把原意歪曲,譁眾取寵,陷被訪問者於不義,更「遺禍」無窮。
例如上次接受now的記者訪問,其問題如下:你認為梁振英下一屆的特首選舉能連任嗎?
答:不便評論。
你認為林鄭月娥司長和曾俊華司長兩人的表現如何?
答:兩個人的表現都不錯。
這兩個答案,是兩個不關連的問題,但記者和轉述者便有意把它連結在一起。報道說我認為梁振英不應連任,而林鄭月娥和曾俊華都是合適的接任人選。
這樣的報道,便使讀者認為,我反對梁振英連任,建議由林鄭或曾俊華接替。事實卻是我對梁振英是否連任,不便評論,也很難推測。
未來的人事變動,我又不是神機妙算的聖者,更沒有得到中央有關方面的內幕消息。而且我從來不主動去向高層人物打聽這種未來的人事變動。况且,就是中央高層,也未必當前就對兩年後的香港人事已作出決定。
言論自由不可濫用
香港有言論自由,胡亂猜測人事變動並不犯法,只要不涉及人身攻擊便可。但記者的猜測總喜歡找一些知名人士做旁證。有人願意做旁證,有他們的自由,我是不會對沒有證實的消息和人事變動作預測的。
政治上的問題和政局的重要人事變動,是很嚴肅的事情,怎可以變成「八卦新聞」?但報章卻很喜歡這些「政治八卦」,從娛樂新聞的八卦發展到政治事件的「八卦」。政治上的八卦莫過於人事預測了。過去中央肅貪反腐,從打蒼蠅到打小、中、大老虎,自然是打大老虎最為轟動。周永康這隻大老虎未「入籠」之前,京城傳說紛紛。在「兩會」期間,周案在未公布又即將公布之際,發言人呂新華一句「你懂的」,成為全國「瘋行一時」的潮語。這個暗示,開人事變動和打老虎的傳聞的先河。可是往後,再大的老虎「千呼萬喚」不出來。周永康以後,許多傳說並未成為事實,令不少愛好「八卦」新聞的人大為失望。
政治八卦新聞流行
政治八卦所以流行的原因,是我們中國社會嚴格的新聞管制,海外的新聞機構只能從內地社會上的小道消息或報章上字裏行間的某些詞語和評論加以猜測。這種「猜測學」流行已久,海外的判斷有準確的也有不準確的,外電更是天馬行空,不及香港的近距離觀察。外國記者有的欠缺人際關係,或不懂中文,判斷便隔了一層,不及香港記者的幹練和聰明。
俗語說,要「得風氣之先」,記者們當然希望得消息之先。如果能得一條獨家消息,自然喜不自勝,更可以傲視同儕,這是記者們拼搏的動力。中國強大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大大提高了,中美角力成為國際動態的重要信息,是香港記者關注的焦點。
寧缺毋濫成為罕有
別以為外國記者的新聞報道便是嚴肅的。他們的胡說八道有時比香港記者更甚。往前美國各大報刊不少常常發表「中國崩潰論」。一個毫無政治水平的黃毛小子可以被捧為著名刊物的封面人物,一些靠激進手法出位的人物被當為反共英雄。美國人為了反華需要,不惜把道聽塗說的新聞作大,實在令人浩嘆。
新聞報道應該以事實為準繩,不能證實的新聞,應該寧缺毋濫。因為競爭劇烈,網上新聞與報紙媒體競爭,報紙媒體彼此間的競爭,都使「寧缺毋濫」成為罕有。有的報紙對不實的已報道新聞還有刊登「更正」的勇氣,大多數更不當一回事。新聞道德江河日下,又是令人浩嘆。現在看新聞,只能靠自己的判斷了。
原文轉載自《明報》2015年9月19日
原圖:news.now.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