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大選給香港的啟示
新加坡大選給香港的啟示

現在是時候看看,近日新加坡大選結果對香港有什麼啟示。

在選舉競選階段,國際傳媒和學者普遍認為反對派有望歷史性取得足夠議席,創建一個可以跟執政人民行動黨分庭抗禮的「兩黨政治格局」。反對派亦相信能在2011年取得前所未有的40%選票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因此,他們首次在大選中出選所有議席。

反對派的西式政治抹黑宣傳,成功提升新加坡人民不滿政府的情緒,例如指摘政府無力控制房價上漲、財富分配不公、傳媒和言論缺乏自由,亦不滿外勞和外國投資者湧入等等。在網上壓倒性支持的言論聲勢下,反對派的競選造勢集會吸引了數萬人「撐場」,尤其是年輕一代,這為人民行動黨帶來極大考驗。

另一令反對派感到樂觀的因素是,超過一半的選民都是出生於1965年新加坡建國獨立後的一代,很多人相信,他們大多數強烈不滿政府施政。

因此,當人民行動黨最後以獲得近七成選票取勝時,西方媒體和評論員都「大失所望」,藉口說由於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早前逝世,以及適逢建國50年,令人民行動黨獲得不少同情票,成功扭轉局勢。

不過,我們不妨先停一停,想一想,思考一下香港近年發生的事,是否也對新加坡選民的選擇造成影響。

從新加坡的的選舉,我們可以看見「所謂民意」可以十分誤導;再看看香港,當有數以萬計的市民上街示威時,某些媒體和「泛民」就會宣稱,他們代表了香港750萬市民的聲音。然而反觀新加坡選舉,卻正正顯示真正沉默大多數的強大力量。由於新加坡法律規定所有符合資格的公民都必須投票,意味著所有不滿的年輕一代也必須投票,因此當人民行動黨獲得壓倒性勝利,結果充份代表新加坡人民的整體期望,更包括了年輕選民的期望。

筆者認為,新加坡人民繼續支持人民行動黨的主要因素,大致可歸納為兩方面:

一)新加坡和香港在反貪工作都十分成功,被譽為唯一兩個「成功且有效地將自己由非常腐敗的英國殖民地,轉型為廉潔社會」。或許,新加坡是目睹鄰國馬來西亞的情況而有所警惕:馬國約與新加坡同時早在六十年代成立反貪機構,,但該國貪腐問題依然困擾著政府,尤其最近涉該國總理被指涉及貪腐醜聞就可見一斑。

正因如此,比起無績可尋的反對派,新加坡選民還是對人民行動黨在反腐和廉潔方面的誠信和往績更有信心。事實上,在其中一個反對派(工黨)獲勝的選區,就被發現有可疑的公共財政帳目。

同樣在香港,我們真的可以信任「泛民」的誠信?已差不多一年,「佔領中環」的組織者仍未能交出完整的「數簿」,而一些「泛民」政黨亦正在接受有關可疑政治捐款的調查。

二)筆者深信,新加坡選民從香港近年的經驗了解到,將權力交予激進反對黨會產生甚麼可怕的後果。他們從電視上看到香港激進派議員「擲玻璃杯」、「撒溪錢」,甚至在莊嚴的立法會會議廳上向政府官員「扔香蕉」。他們也看到,我們頂尖學府的學生,如何衝進大學的校務委員會會議,並向在席的校委會成員惡言相向。

許多新加坡人民同時也看到香港的主要問題:例如延宕已久的機場第三條跑道、發展新界新市鎮項目,以及由反對派發動,足足癱瘓香港79天的非法「佔領中環」。

從前,新加坡人視香港為其最有力的競爭者,但近年來新加坡已超越香港,他們意識到這一切源於香港反對派的阻撓,令香港陷入政治紛爭和社會不穩中。在權衡利益之下,新加坡人害怕一旦投票給激進的反對派,國家會步香港後塵。

筆者不得不承認,因為擁有理智和務實的選民,今天的新加坡實在做得比香港更好。話雖如此,我相信香港沉默的大多數其實同樣務實和明智,但問題是,這些人的觀點未必可反映在選票。筆者認為,香港應考慮參照新加坡的制度,強制所有合資格選民投票;現時本港僅有約一半合資格市民登記為選民,而在過去的選舉中,亦只有大約一半的人會投票。明顯地,今日香港的制度不能反映沉默大多數的意見。

假如香港人在未來的多場選舉未能理智地投票,藉以削弱激進激進反對派的影響力,那麼香港勢將面臨新加坡愈來愈大的經濟威脅。

原文轉載自《中國日報》2015年9月18日(此中文版由《港人講地》翻譯,內容已獲作者確認)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