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波三折的語言學習和適應過程》一文發表後曾得到熱烈的回應,所以想繼績環繞這個話題再談。
一個朋友說他女兒在台灣讀完小學之後才去美國,如今已大學畢業並出來做事多年,在工作上她以使用英語為主,但當運用心算時「九九乘法表」便自動在腦海中出現,用中文表達數字給予她信心,其他語言便達不到這個目的。她對父親說永遠不會忘記在小學學到的東西,而且樂於使用。說她不忘本似乎是有點誇張,但說她習慣成自然便比較合情合理。
我的一個舊上司是在魁北克出生的,父親是法裔,母親是愛爾蘭籍。雖然他也精通英語,但法語是他心目中的母語。在社交場合中他隨時能夠英法雙語並用,但當回到家時,法文便再成為日常生活的主導語言,尤其當他與子女討論一些重要的議題時。這和我使用廣東話的習慣很相似,除此之外便會感到詞不達意。
英文和法文是加拿大法定的官方語言,投身政壇者最好能精通這兩種語言,尤其打算在首都渥太華聯邦政府內謀得一工半職的話。最令人羨慕的是那些有語言天賦的人,能掌握數種語言,而且十分到家。第一代華裔移民多數缺乏這種條件,所以不熱衷於政治。加拿大總理一職一直由土生土長的英裔或法裔公民壟斷,這個局面將會延續下去,直至異軍突起才可望改變。
我父母在成年後才從中國大陸去到越南,在那裡生活了超過半個世紀,他們始終忘不掉自小常用的方言,說起話來總是夾著濃厚的鄉音。我曾覺得他們追不上潮流,土頭土腦。如今才知道當時的想法是非常幼稚的,缺乏對母語的尊重。
母語雖然不是屬於走路、吃飯、飲水那樣與生俱來的本能,但至少是長期熏陶所形成的習慣。除了出生於一個很特殊的環境或生理上出現缺陷,當小孩成長到懂得利用語言傳情達意時,他們所說的便是母語,毫不費力便學會。
我對母語情有獨鍾,尤甚於舌尖上鎸刻了難忘的味覺記憶。母語賦予我的表達能力勝於其他語言,說起來暢快淋漓。來了加拿大二十年仍不習慣使用英文,因為難以暢所欲言。華人喜歡聚居在一起,主要是鄰居同聲同氣帶來的親切感。政客們深明此道,於春節期間必嘗試用華語向華裔社群道賀,表示重視這一群體的文化。
中國近年崛起,吸引了不少洋人學習中文,並以此為榮。反過來,有些華人卻捨母語不用,誤認為說外語比說中文顯得自己的身價高。他們這種輕視中華文化的思維要等到中國更加富強及中文再進一步受到重視時才可望有所改變。
原圖:cuhk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