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里之外,來自中東、北非洶湧的難民潮嘗試衝破歐洲國家大門,改變世界秩序的同時,更挑戰西方國家一向引以自豪的價值觀。而眼前香港,彷彿還未從某高校的內部爭拗、鉛水引起的互相攻訐、股市的起伏中回過神來。
若不是一周以前,一張3歲男童Aylan Kurdi伏屍土耳其沙灘的照片在網絡等媒體廣傳,引起震撼,相信不少港人仍不知道地球的某處土地上,還存在戰火的殘酷、無家可歸的悲傷、生死一線間的絕望。
聽起有點像是剛剛上映的一齣電影《三城記》中的橋段,應該是停留在上世紀的故事,但卻實實在在的發生在當下。
一直以來,世界上大多數的貧困、飢餓和絕望都發生在離歐美非常遙遠的地方,遙遠到政客們可以不花力氣的批判指摘,派遣所謂「正義之師」攻打,不料所謂拯救他國人民的戰爭引發連串動亂,動亂引發難民危機,令一些接近「災場」的國家遭殺個措手不及,相信得付出高昂的代價才能解困,當然另一些「正義」大國如英美者,則依然在那遙遠的他方,指點江山。
港人或嘲諷歐美之虛偽,但反觀自身,不少人也離不開一個自我保護、唯我獨尊的心態。且不論難民,對於心懷美好期許來港的新移民,以至艷羨香港繁華的遊客,均採取排斥和蔑視的態度,甚至誣衊他們分薄本地資源和搶走本地人的飯碗,對於內地的文化以至經濟成就,卻不敢公平的看待和評論,以唱衰為慣例,鎮日只呆坐井底,看着星移物換。
另一方面,香港坐擁優質的地理環境、豐富的物質供應和多年建立的良好社會秩序,有幸生於這個大時代,在感恩之餘亦須警惕時刻都有可能發生重大的改變。災難太遠,對於他鄉的不幸,或可通過網絡分享,或以慷慨的捐贈表達對遠方的難過,而短暫的悲情過後,轉身又回到富足甚至揮霍的日常生活,將生命消磨於人性的複雜和政治的醜惡中,繼續以正義之名,毀壞原本擁有的一切。
對男童Aylan Kurdi的哀傷,想來也將如橋下的流水, 明早起床打開電台,又回到挑釁和暴力的言語,為反對而反對的邏輯,假正義之名的煽動和撥弄。於是,又一首哀歌奏起。
原文轉載自《信報》2015年9月11日
原圖:網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