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馮巍上月底和民主黨午宴後,泛民近日經常說:擔心中央偏聽。這正正顯示泛民尤其部分激進人士對中央的不了解,如心存猜疑,凡事陰謀論,又如何增進了解和互信?
政壇高人指出,早在三十年前《基本法》草擬年代,草委們便已經每天收到香港的剪報、一九九○年代特區預委會和籌委會開會,港澳辦的官員們便經常拿着一堆堆每天以傳真發到北京的香港剪報。這些在傳媒圈中都不是甚麼秘密。前總理朱鎔基當年訪港時也說他每天都會看好幾份香港報章,還說出是哪幾份。今天科技發達,據說北京負責港澳事務的官員可以實時收看香港各大電視台報道,說北京官員「被偏聽」,只會令識者失笑。
北京對香港瞭如指掌
既然北京如此掌握香港動態,那為甚麼還是要會見較溫和泛民人士呢?雙向的溝通有利建立互信。泛民可以藉見面向中央官員反映情況,中央官員也可以令泛民更明白內地情況。泛民領導層和議員中間擁有回鄉證的為數不少,但真正經常回去親身了解內地的,又有幾人?香港記者 不妨發個問卷問問有回鄉證的泛民議員和政黨領導們,在過去三年,他們去過內地多少次?回去時又去過甚麼地方?筆者相信,回去的很少。因為在泛民圈子裏,經常回內地會予人政治不正確的觀感。
事實上,泛民議員過去幾年也不乏回去內地參觀訪問的機會,有廣州、上海和深圳。但他們尤其激進人士不是放棄機會便是跑到茶餐廳去派傳單,予人無心去了解內地的變化。所以京官見泛民其中一個目的是讓泛民尤其溫和泛民多了解內地對香港的想法。
至於所謂「避免京官偏聽」,敢問泛民尤其民主黨,他們面告馮巍副主任的,究竟有哪些方面是馮巍從來不知道的,令馮副主任感覺很新鮮的呢?從新華社在會面後發表的報道,看來沒有甚麼吧。
立場偏激影響判斷
泛民主派是香港一大政治力量,京官當然希望能有親身接觸,大家互相了解,尤其讓泛民多明白內地情況及內地如何看香港。但若說以現今科技發達,資訊這麼流通和透明,泛民要藉和京官見面來避免偏聽,泛民可能「諗多咗」。凡事以立場先行,太過偏激,都會影響判斷,望與泛民朋友互勉之。
原文轉載自《星島日報》2015年9月11日
原圖:am730、takungpao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