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反思戰爭
今天我們反思戰爭

「我的寶貝隆子,最近爸爸經常做夢,夢裏我回到了家鄉,牽着媽媽和隆子的手漫步在街上。」這句夾雜着父愛與思鄉情懷的話來自一封家書,執筆者名叫「栗林忠道」。

熟悉日本及二戰歷史的讀者,可能聽過「栗林忠道」這個名字,出身武士世家,軍校成績優秀,1945年於硫磺島迎接美軍,在強弱懸殊的形勢下亦能重創對手,為日本爭取時間進行人員轉移和戰略布置。栗林忠道最終雖然難逃戰敗一死的命運,但「玉碎總指揮官」和硫磺島之戰的事迹在日本家喻戶曉,有文學作品,甚至被拍成電影《來自硫磺島的信》,獲得2006年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如今我們反思戰爭。硫磺島失守,栗林忠道戰死,美國動用原子彈,日本投降,東京審判,戰爭告一段落。戰後「反思」是主旋律,但到底要「反思」甚麼?二戰前的20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世界性的戰爭,也可能是人類第一次對戰爭進行深切的反思。一戰以前,列強為爭搶土地,奪取經濟利益,無所不用其極,不惜動用武力。劍拔弩張之下,最後爆後波及世界的全面戰爭。故此,戰後的巴黎和會及凡爾賽條約不止重劃歐洲土地,更是希望重建國際秩序,透過成立「國際聯盟」,訂立新的遊戲規則,以和平來取代戰爭。

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日本雖然正值崛起,但沒有分到太多利益。其後右翼思想的冒起,日本重用過去列強所用的侵略方法,變本加厲奪取利益。然而,以發動戰爭奪取利益的方法,已與國際謀求和平的共識脫軌,不合時宜,最終難逃一敗,還有接下來的戰爭與歷史責任。

前文所提到的栗林忠道,被描繪為充滿愛意的父親,但掀開這些形象,回到戰爭的本貌,卻是慘不忍睹。栗林忠道其實與香港很有淵源,在去硫磺島之前,他是進攻和佔領香港的日本陸軍第23軍的參謀長。日軍在香港犯下了眾多姦殺擄掠等戰爭罪行,僅在當時聖士提反書院內的赤柱傷兵醫院,就有數以百計的傷兵、醫護和老師被殘殺。栗林忠道都難辭其咎。

今天我們反思戰爭,雖然日本人民也是戰爭的受害者,但任何美化侵略戰爭的行為也是為世道所不容。

原文轉載自《都市日報》 2015年9月4日

原圖:takungpao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