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驅動經濟發展才是新常態
創新驅動經濟發展才是新常態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會議中發表講話,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他指出:「從國內看,創新驅動是形勢所迫,我國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位,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科技實力邁上了一個新的大台階。同時,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人口、資源、環境壓力愈來愈大。物質資源必然愈用愈少,而科技和人才卻會愈用愈多。」

產業升級 技術突破

習近平又說:「必須及早轉入創新驅動發展軌道,把科技創新潛力更好釋放出來,充分發揮科技進步和創新的作用。」這顯示現在中國的發展已提升至另一階段,需要創新、新思維和新經濟去推動進一步發展。

隨着國家發展和經濟轉型,資訊和科技的發展不斷躍進。過往是從要素驅動經濟,現在就由創新驅動社會發展;從前需要技術引進,現在則要創新自主;以前偏重於國家生產總值(GDP)這個硬指標,現在會全面注重綠化和可持續發展等問題;曾經為了趕上他國的進度而進行中高速發展,現在則會着重於產業升級,不會再做廉價勞工提供者的世界工廠了。

根據中國二○一四年的數據顯示,國內科技人員數量有七千萬人,其中負責研究和發展科研的便有三百八十多萬人,數量於全球排名第一。

至於用在科研的經費,以及國際科技論文數量都在全球名列第二位。國家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科研中取得成功的例子已經多不勝數,更可謂是包括了海、陸、空等多方領域。

「海」——中國深海石油鑽井平台九八一的最大作業水深三千米,最大鑽井深度可達一萬米。故此,它擁有六個「世界首次」和「國內首次」。

「陸」——從引進歐洲鐵路技術,發展至現在可以掌握進一步的技術突破,研發了世界上最大、最新的高鐵技術。從引進歐、美、日擁有五百千伏的特高壓輸變電網,優化和成功創新,研發了有自主技術的擁有一千千伏電網,成為全球最堅強的電網。從法國引進核電技術之後,把其發展和研發至第三代核電——「華龍一號」,以至現時中國掌握的技術,已較日本福島的第一代技術,以及歐洲的第二代技術更為安全和先進。

調整心態 積極開發

「空」——中國已經研發了自己的空間站,亦即是太空站,並將於今年年底發射升空,顯然中國在國際太空競賽中,亦已經佔有一個重要的席位。此外,配合國家重要的「互聯網+」和「智能製造二○二五」政策,中高端產業和網絡的發展亦可望推動經濟高速發展。

從前的中國需要依靠他國來幫助發展經濟,因此不惜依賴低端而且污染環境的工業來爭取投資。但是現在的中國除了要發展經濟,還需要照顧環境生態,為我們的子孫留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因此,「綠色發展」也成為了今後的一個重要方向主題。

國家進步,已非昔日的吳下阿蒙,甚麼都落後於人。中國不但經濟騰飛,還致力於推動科技改革,令其發展踏上另一個台階。香港人不可能再用從前的目光去看中國,亦不可以還幻想着自己地位是何等高高在上,要作為內地的表率,帶領國家改變。我們現在反而要調整心態,利用國家已發展的高端技術,配合本港優質的服務業人才,和國際推崇的法治制度,共同合作,在國際市場與他國爭一日之長短。雖然香港在推動科技發展上,稍有落後,但是發展是無止境的,只要港人勤奮努力,港府積極投放資源和引領發展,香港的經濟發展未來還是可以有卓越的成就。

原文轉載自《東方日報》 2015年9月4日

原圖:網絡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