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旅業新機遇
開創旅業新機遇

本文作者羅詠詩乃百仁基金副主席

本地入境旅遊的疲弱勢頭持續,無論旅客人數、過夜人次、留港時間和整體消費,增長放緩的速度皆讓業界觸目驚心。其中旅發局統計顯示,去年高增值過夜旅客的人均消費更下跌百分之二至七千九百六十港元,是十一年來首次錄得跌幅。

筆者投身旅遊界十數年,經歷過連番市場起跌。從商業角度而言,業務能否持續發展,如何捱過風浪,在在需要獨到的決斷力和市場觸覺。有人在淡市前承接貴租,有人以高利息借用資金急速擴張,卻不幸遇上突然而來的打擊,成敗得失皆不可怨天尤人。然而,旅遊業作為香港四大支柱產業之一,面對現時困局和挑戰,大家好應集思廣益,及早作出中長期規劃,提升軟硬實力,創造新的機遇。

提升軟實力要從各層面教育做起。致勝的待客之道貴乎真誠與周到,前線服務人員只着眼於催逼消費,往往適得其反,驅趕旅客更是橫蠻表現。旅客總不會以君臨天下的姿態肆意橫行,我們的街道變得擠迫也不是旅客的原意。

至於優化硬件,就是增加具吸引力的旅遊景點和路線,並強化相關配套。過去十年,香港最多旅客到訪的十大景點中,無一個是於○六年以後建成的。最能吸引旅客的新景點昂坪360,也只有百分之六的旅客曾到訪。淺水灣、黃大仙祠和天壇大佛亦已跌出榜外。香港是亞洲電影之都,多套外國電影大製作曾來港取景,星光大道於最受歡迎景點中獨佔鰲頭,或許我們可以構思電影文化與旅遊結合。

一個平衡而有質素的旅遊業,一定可以為香港經濟持續注入動力,排外思想只會使大家舉步維艱。

原文轉載自《太陽報》2015年9月3日

原圖:hkcts.com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