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學很難
愛上學很難

本文作者為立法會議員郭偉強

九月又是新學年的開始,經過一個多月的暑期,同學們都收拾心情「升呢」。然而有精神科醫生指出,開學首月是「上學恐懼症」高峰期,染症學童會對學校產生恐懼、焦慮及排斥的心理。行為表現如持續抗拒上學,返校時不斷哭泣,嚴重者會出現頭暈、肚痛及作嘔等。不難想像,當中的主要成因是源於壓力,以及視上學為一件不快樂的事。據悉有學童,開學初期常缺課,又或出現尿頻的反應。

醫管局過去亦曾公布,指去年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求診人數,達二萬六千七百六十五人,較前年上升28%。學童個案不斷上升,與雙職父母家庭增加、獨生子女增加,以及天天都是起跑線有關。香港父母生活忙碌,暑假也未必能共享天倫,令學童未能善用暑假放鬆下來。獨生子女也缺乏同輩玩伴,許多家長為了令暑假更充實,又會用多元化的活動及興趣班填滿子女的假期,令孩子全年都無法停下來。「贏在起跑線」的觀念,由家長的意志決定,同學們未必有足夠的心智作出配合,以致壓力「爆表」。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列明,兒童有權享有休息和閒暇,從事與兒童年齡相宜的遊戲和娛樂活動。他們也有權利充分發展自己的個性、才智及身心能力,並有使用自己語言機會。有人說,子女在父母面前,永遠都是小孩子。然而我們更加發現,現代望子成龍的家長眼中,努力塑造子女20年後的身影,卻忽略了子女眼前的需要,難怪孩子對於童真二字漸漸感到陌生。筆者關注的,是如何增加父母與子女相處的時間。縱使勞工處推廣家庭友善政策已有多年,包括彈性上班時間、照顧子女假期、敬孝假期等,可是有關建議指引成效有多大,卻只能參考每年參與推廣家庭友善頒獎禮的機構數字,而有關數字卻少得可憐。綜觀一些境外講求生活與工作平衡的地區,如英國、新西蘭等,已有彈性上班法規,如在同一機構工作已滿半年至一年,不屬輪更制員工,有年幼小童或屬長期病患者照顧人士等,都可以向僱主每年提出一次彈性上班時間的申請。新西蘭更訂明僱主只能在一些情況下,拒絕員工的申請,除此以外理由作拒絕,都會抵觸法例。香港目前連標準工時也沒有,未來立法方向也與勞工界的要求相距甚遠。彈性上班建議,如只依賴僱主的意願,恐怕都是凶多吉少。

今天的父母,既要奔波勞碌為兩餐,又要為子女謀劃未來,有時更背上怪獸家長的稱謂,實在是啞巴吃黃連。然而,只要僱主在上班的制度中加強協助,滿足僱員照顧孩子的需要,或許反而能增加僱員的歸屬感及工作效率。

原文轉載自《大公報》2015年9月2日

原圖:網絡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