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城市莫大躍進
智能城市莫大躍進

本文作者為香港菁英會會員陳啟業

社會發展從來都應以人為本,以可持續發展的方式改善人的生活環境。近年,建設智能城市(smart city)成為嶄新的城市規劃概念,簡言之,就是把應用科技(如大數據、雲端計算、物聯網等)與人的需要更緊密地連繫起來,讓人於最適當的時間以最適當的方式獲得最適當的服務與產品。當然,這同時會拉動供應鏈的另一面,創造無窮的商機。

目前學術上並未有就智能城市作單一定義,但一般而言會包含幾項重要元素,即數據的收集、整合、分析及反應。人的活動必然會產生數據,由於在特定的條件下人可屬於各個性質不同的利益集團(interest groups),透過一些應用科技加以分析後,各元素抽象的相互影響關係便可量化,使利益集團的生態得以呈現。掌握不同的生態,公、私營服務提供者便可更準確地預測潛在用戶的需要,及早作出相應安排,讓資源得到最有效的配對。

誠然,政府籌劃公共服務時可參考民間各種成功經驗。例如,近年有一大型軟件開發商拋出micro-moments(姑且譯作微妙時刻)概念,服務提供者通過把握人作出決定(如買東西)前的關鍵時機,把能左右決定的資訊呈現用戶眼前。擇優而用,智能城市大可考慮套用有關概念,透過數據分析,適時發放相關資訊並調配資源,使區內的用戶經驗得以全面提升。

民間智慧往往較政府規劃更能貼近群眾需要,故智能城市的建設不應「為做而做」,而應以香港的情況作主要考慮,由用戶的需要拉動。政府的角色應着重相應的基礎建設(如網絡系統、感應器)及完善有關的法規,讓用戶及服務提供者能按需要使用所需資訊。

原文轉載自《太陽報》 2015年8月31日

原圖:網絡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