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看到的孩子,就算家裡很窮,也很愛上學;他們父母的希望都放在孩子身上。學校安全真的非常重要,看著孩子因為學校結構不能抗震,而喪命於地震塌下來的校舍,是很殘酷的事。」曾參與多個內地學校重建工程的香港專業工程師何詠貞憶起她參與四川和雲南等地的義務重建工作,有感而發。
筆者與何工程師結緣,始於五年前的汶川大地震。 地震撕破了山河,也打碎了不少家園。一幅幅救災的畫面令筆者和一班年輕專業工程師走在一起,成立了512年青工程師大聯盟,與其他志願團體合作參與四川災後重建。同年十一月,因為成功申請了政府的賑災基金,我們正式踏足重災區映秀鎮,除探訪劫後生還的災民外,也義務參與了學校的重建工作。筆者親眼見證數十名年輕工程師如何全情投入,把專業知識、專業道德和良好的工程監督帶入這些重建項目和影響負責的地方官員。
何詠貞所參與的工程,由設計、擬定開支預算、採購原料、到施工過程、甚至落成後的補養,全部都要求香港工程師密切跟進。外表看來溫柔婉約的何詠貞,和其他參與重建的專業人士一樣,對於建屋的質量很執著。在擬定開支預算上,定必要求地方負責人員把細項列明,如有價高者,定必要求負責人員提供更多報價作參考;採購建材也必定要求供應商提供產品質量證明,以確保建材合符標準。何詠貞說:「內地鄉鎮以「磚加混凝土」的建屋模式頗為普遍,鋼筋數目較少,若有香港工程師參與的項目,都會改用「框架結構」,令重建的學校更穩固。」就是這樣令有香港人參與的重建項目,質量更有保証。
多次到訪內地不同地區義務監控工程,很多時候這些工程師志願者都要自掏腰包和向公司請假才能參與,到底是甚麼驅使何詠貞繼續參與這些重建工作?她慨嘆,可能在不少香港人眼中,內地已經「富起來」,也「不缺錢」,但只要曾到訪偏遠地區,就會知道內地貧富懸殊情況有多嚴重,富有的,畢竟只是一部分人:「如果見過真實情況的,都一定會想繼續幫忙施援。」
近日因為政府欲撥款供四川雅安地震賑災之用,從網上蔓延到民間,以內地政府「不缺錢」、「不肥內地貪官」為由,掀起了一股「反盲捐」的風潮。然而,從筆者過去在災區所見,香港過去的捐款無論在香港政府直接參與的工程或志願機構獲政府批款而進行的重建工作,正因為有香港專業人士把關,可令到重建的質量得到保證。與其消極地抵制捐款令到災民得不到需要的幫助,不如積極地透過災區重建,把香港的監察制度及文化引進內地。
民間志願團體籌款能力有限,當年若非得到政府賑災基金資助,可能我和一眾工程師志願者也不能籌到足夠款項參與汶川重建。政府撥款到賑災基金的意義,正正是讓更多有心人身體力行,用自己的時間和專業,向災民表達摯誠的關心和鼓勵。我們更希望當無情的天災再發生時,會有更多的生命得到保障。
圖:uploadimage.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