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通中外·文明互鑒」——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高峰論壇今日(21日)下午在灣仔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並邀請了特首林鄭月娥、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張旭、中聯辦副主任盧新寧等嘉賓出席。
林鄭月娥表示,香港自古以來屬中國領土,但過去一個半世紀在英國的佔領和管治下,吸納不少西方文化,令香港成為中外文化匯聚的地方。她指出,政府未來將採取一系列措施建立世界級文化設施及空間、與內地及海外文化機構建立緊密關係,打造「十四五規劃」中國中,對香港「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定位要求。
張旭:國家藝術基金及職稱評審體系對港澳全面開放和對接
張旭則在講話中表示,中央高度重視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積極研究支持香港文化藝術發展政策。這是中央政府對香港在國際藝術文化交流領域所作貢獻的充分肯定,也是對當前香港迫切發展需求的積極回應,為香港未來發展明確新定位、培育新優勢。他又提出,如何發展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應圍繞促進文明互鑒,發展中外人文思想交流中心;加強創新引領,建設中外文化創意產業交流樞紐;加快人才聚集,打造中外文化人才高地三方面開展。
具體政策方面,張旭介紹2021年起,國家藝術基金對港澳全面開放,港澳地區的藝術機構和藝術工作者可直接申報資助項目。同時,文化和旅遊部也在積極推動內地優秀藝術考級機構與香港機構合作,開展藝術培訓和考級;會同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認真研究向港澳文藝工作者開展職稱評審的相關政策,將港澳納入國家藝術系列職稱評審體系,深入推進內地與香港文化藝術領域規則銜接,機制對接,進一步便利香港藝術人才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就業和創業。
盧新寧:香港文化大家作品飽含對中華文化深沉之愛
盧新寧表示,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這是對香港過往成就的充分肯定,也是對未來發展的更高期待,更是不容錯失的重大機遇。講話中,盧新寧從「香港應如何增強對話實力?」、「如何提升文化魅力」及「如何激發文化活力」三方面,分析打造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所面對的挑戰與機遇。
盧新寧表示,香港曾擁有一批有着世界影響力的文化大家,也曾湧現過一批有着廣泛傳播力的經典作品。饒宗頤通過學術研究將中國思想傳播到世界,金庸通過武俠小說將中國文化介紹給世界,王家衛通過電影藝術將中華韻味展現給世界,好作品不會憑空而來,這些文化品牌為什麼能傳諸於世、傳之久遠?是因為它們有着共同的根和魂,最動人處都飽含着對中華文化的深沉之愛。她質疑近年來在香港興起的所謂「本土文化」,「陷於『本土』迷思、阻斷歷史長河,怎麼可能創造出獨具魅力特色的文化形態,又如何談得上擁有與世界對話的實力和能力?」她希望香港以「滄海一聲笑」的豪情,海闊天空,志存高遠,成就中外文化藝術交流的新篇章。
與會嘉賓還包括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立法會議員、香港文聯會長馬逢國、香港文聯副會長、全國青聯副主席霍啟剛、香港弦樂團創辦人、著名小提琴家姚珏等。
馬逢國:成立文化局有迫切需要
馬逢國表示,回歸之後出現問題引發動蕩,在國家歸屬感方面,只能通過文化工作才能最終達至文化認同。他認為政府相關部門職能調整,成立文化局有突出的緊迫性。他指出,當局要制定以香港為主場的全年文化規劃,與灣區互補發揮請進來、走出去的功能,積極制訂文創政策。
霍啟剛:北上發展有大量機遇,社會要幫助青年找到平台和希望
霍啟剛在對談中提到香港的「青年問題」,強調他接觸的大部分香港年輕人都積極正面,認為社會要幫助青年,需提供三樣東西,包括認同、平台以及希望。他又指出,隨著中國經濟發展,中國國民消費力日益上升,而國民消費有轉向精神消費的趨勢,文化產業的發展將創造大量機遇。他希望香港文聯可以發揮連結內地的作用,令香港文藝工作者在「北上」的過程中,幫助他們提供服務。
姚珏:香港音樂人要找到屬於自己的風格
姚珏則以自己樂團的親身經歷,講述香港樂團融合中西合璧的獨有特色。她表示香港弦樂團在武漢演出時被讚揚能夠有風格地演奏中西曲目,並且為音樂會提供獨特的音樂體驗。她希望香港的音樂人,可以透過音樂和不同人交流,找到自己的風格,令任何地方的觀眾都會喜歡。
圖片來源:港人講地、旅發局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
+85298****49
3年前+85298****49
3年前+85298****49
3年前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