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先後落實《港區國安法》和「完善香港選舉制度」兩項重大的決策,一度混亂不堪的香港政局隨即回穩,惟要讓香港長治久安,最重要還是逐一解決香港社會的多項深層次矛盾。近日,曾任香港行政長官的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就多次公開拋磚引玉,就香港的民生問題提出建議,他近日在網媒《點新聞》的訪問中,再次就香港的房屋、文化政策、「十四五規劃」及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等範疇的工作提出建議,期間提及香港劏房戶的處境時,更一度感觸落淚說:「我們還需要付出多少場大火?燒死多少人?還要多少單親媽媽聽到警號聲抱着女兒下樓的代價,才能有房屋給他們上樓。」
劏房居民不能等
是次的訪問,有關媒體邀得香港政府前新聞統籌專員馮煒光作嘉賓主持。眾所周知,房屋問題是香港深層次矛盾的核心問題之一,近期房委會公布公屋輪候時間更創新高,升至5.8年,是名副其實的「樓價高」、「住得細」、「造得少」。在訪問中,馮煒光提到,政府日前擬申請撥款,研究發展新界北和文錦渡物流走廊面積近1500公頃土地,但目標是要等11年才能入住,直言香港不是沒有地,而是規劃時間太長。
梁振英在訪問中指出,「現在許多公務員有時候沒有做到『Do it or die』的要求」,一份文件在政府部門間傳閱需時數周的情況很常見。如果說改革政府施政效率,會令到原本制度『禮崩樂壞』,那這些「禮和樂」都是近年來的陋習,例如一些惠及市民大眾的工程,可以因為一些不知名的人士,通過法援申請司法覆核,拖延整個政府發展計劃,而他本人卻沒有任何後果。
梁振英坦言,香港需參考內地和新加坡做法,要與時間賽跑,才能解決香港問題:「如果我們不能夠用比較快的速度,生產新公屋,劏房住戶怎麼上樓?劏房的家庭每住多一晚,就多一晚火災的風險。」訪問期間,梁振英憶述2011年「花園街排擋大火」造成9死24傷慘劇一事,當時他是行政會議召集人,事後到場看望附近居民。當時與一位單親媽媽與女兒居住在劏房的慘況,讓他深有感觸,「她哭著跟我說,花園街大火後,如果半夜聽到救護車或者消防車的警號聲,都會驚醒,抱著女兒下樓。」
訪問中,據報梁振英眼泛淚光,強調「如今不是沒有建屋計劃,但如果是為了所謂普通法的傳統,遵循漫長的流程與程序,我們還需要付出多少場大火?燒死多少人?還要多少單親媽媽聽到警號聲抱着女兒下樓的代價,才能有房屋給他們上樓。」
香港要有文化局
近日,梁振英多次在個人社交網站倡議設立文化局,在是次訪問中亦有提及相同議題。馮煒光在訪問中提及,國家「十四五規劃」明言「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近年來香港的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蓄勢待發,社會上有聲音希望特區政府成立文化局統籌文創產業發展。
對此,梁振英提到,自己2012年候任行政長官期間,已向立法會正式提出成立文化局,接掌三個政策局的相關部分職能,包括民政事務局的文化政策職能、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的電影及創意產業的政策職能、以及發展局的文物保育的政策職能,惟很可惜,當年由於當時攬炒派議員「拉布」,令計劃胎死腹中,至今轉眼9年,不少黃金機遇變成錯失機遇:「如今西九的戲曲中心、博物館和其他場地陸續落成,香港迅速成為Art Basel舉行世界級藝術品展覽的主要城市,還有Art Central,以及大量的中外藝術品拍賣等活動,發展勢頭良好,如果特區政府能夠成立文化局,做好統籌工作,相信能夠幫助有志在文創領域發展的青年人。」
他又強調,「變革,由政府職能權責開始」,當年港英年代所謂的「玫瑰園計劃」,僅僅用約8年時間就完成大量基建,包括機場、青馬大橋、西區海底隧道、西九龍填海,認為如今雖然不排除制度上有需要變革之處,但亦不能等到下屆政府再重新規劃文創產業發展,因為「遲一年就是一年」,重申現屆政府完全可以在立法會推動成立文化局,引領香港充分發揮優勢,積極制定長遠發展策略。
「十四五」規劃乃「最後機遇」
除了香港政府的政策外,身居國家領導人要津的梁振英亦長期關注香港在國家「十四五」規劃中的角色和機遇,他早前出席一「十四五」規劃研討會時,曾強調國家未來五年的規劃,很可能是香港人「最後機遇」。梁振英在是次訪問中再次提及相同觀點,指香港在過去面臨許多政治上和制度上的問題,人民習慣了非常低的發展速度,意志變得低沉、消極,找不到過去那種「Can do spirit」的拼搏精神,這種精神竟然要在外地工作的港人身上才能找到。
梁振英直言,香港人不能將眼光局限於香港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要放眼大灣區:「大灣區其他城市與香港距離相近,文化和語言相通,氣候亦相同,自從2017年香港與發改委和廣東省簽署大灣區發展框架協議後,轉眼間就4年,若港人未來5年沒有很好把握大灣區發展的黃金機遇,將會『蘇州過後無艇搭』。」他又告誡年輕人,不要道聽塗說,主觀上覺得大灣區不適合自己的發展,應該親身試過後再發表意見,眼見為實。
有官員仍相信毋須干預市場運作
不過,梁振英的建議,在政府內部卻未必是共識。馮煒光在訪問中就提到,很多政府內部人士仍然相信,香港市場運作多年行之有效,政府無需過多干預。就此,梁振英反駁,指上海的「十四五」規劃中,列明要成為國際航運服務中心,包括船舶買賣、租賃、融資、註冊登記、保險和相關法律服務等,香港在這方面雖然有先天優勢,但若是錯失機遇,將來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可能會被上海所取代:「因此港府需要適度有為,處理好『內交』問題,統籌協調好與內地經貿和社會關係。」
表兩地融合是時代潮流 攬炒派和歷史潮流作對
訪問尾聲,馮煒光提到,有攬炒派聲稱若香港未來要依靠內地,將會失去香港原本國際化的特色,問梁振英認為這是否事實。梁振英回應稱,內地是香港最大貿易夥伴,兩地社會發展十分密切,很多內地遊客會來香港旅遊,同時也有很多香港人去內地讀書和養老,兩地社會已經發展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況,強調「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不是將深圳河變成萬里長城,雙方互不往來,互不溝通。
梁振英又特別提出,指如今每年香港婚姻註冊有約三分一是港人與內地人士通婚,這不僅是兩地人民自己的選擇,更是代表兩地融合是時代潮流,強調「攬炒派是和歷史潮流作對,歷史將決定他們是屬於堆填區。」
訪問最後提到,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提出發展藍圖,為促進粵港澳三地信息融通,推動信息科技在民生和產業上的應。早前三地就聯手成立「大灣區國際信息科技協會」,由梁振英出任主席;他在訪問中表示,大灣區要融合發展,就需要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更順暢的流通,尤其在信息流方面,通過科技手段,讓雙方市民不需要「翻牆」就能接觸到資訊和數據,在這過程中要平衡好使用數據信息的跨境需要和網絡安全之間的關係:「如果兩地信息流能夠融合,將會產生類似核聚變的效果,釋放的效能將非常大,而協會正在做這方面的政策和技術研究。」對於某些攬炒派所說此舉會令香港的資料洩露給內地政府,梁振英則笑言,「應該更擔心信息出賣給美國政府好過!」
圖片來源:港人講地資料圖片
點新聞原文內容:https://wii-c.com/dotnews-h5/leung-vs-fung/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
+85298****49
3年前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