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正式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十四五規劃」)是國家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藍圖和行動綱領,作為國家發展宏圖,亦是香港的機遇所在。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今午出席一研究會時表示,「十四五規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香港需了解未來五年和更長時間,如何更積極主動融入國家,掌握新的發展機遇。研討會嘉賓、國家科學技術部部長王志剛指出,香港科技創新力量是國家重要組成部分,未來將推動內地和香港科技界攜手並肩,繼往開來,充分發揮香港優勢。另一嘉賓、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胡祖才表示,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未來。
梁振英:研討會望香港了解如何掌握新發展機遇
是次研討會主題是《「十四五」的戰略規劃與香港機遇》,由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再出發大聯盟及一國兩制研究中心主辦,華潤集團協辦,並由圈傳媒擔任製作單位,整場研討會直播吸引超過50萬人觀眾收看。梁振英在發言中表示,國家幅員廣大、兩制存在差異,有關內地的發展現況和規劃,香港和外地社會並不了解,故希望藉此研討會,讓香港了解未來五年和更長時間,可以如何更積極主動融入國家,掌握新發展機遇。而為了克服不知道的障礙和解決不知道的問題,主辦單位特別為研討會安排英語傳譯,向國內外講好「十四五」故事。
胡祖才:中央政府堅定支持港澳發展的要求不會變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胡祖才在研討會上提到,國家已進入百年未有的大變局,所面臨的國內外環境發生了複雜深刻的變化,需要實現更加公平,更為持續的發展。國家之所以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題,國內國外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格局,是根據全球經濟格局環境,和國內發展變化而作出的選擇,而國家已經轉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必須提升發展質量。
他表示,將研發投入增長率放入經濟指標,保持在每年的7%以上;並會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將超新驅動作為主要任務,加快推動數字化發展和數字化轉型,包括組建國家實驗室等等,目標將戰略性新興產業GDP佔比17%以上。
提到「十四五規劃」當中設置港澳發展專章一事,胡祖才解釋,中央政府堅定支持港澳發展的要求不會變。總括而言是堅持「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落實中央對特別行政區的管制權,特別行政區社會大局穩定,防範遏制外部勢力干預香港事務。
他強調,國家重點支持香港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國家亦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支持香港服務業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以及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另外,亦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打造「一帶一路」的樞紐作用,深化內地和香港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完善香港居民在內地生活的便利措施。另外,要加強憲法基本法國情教育,加強香港同胞愛國意識。
王志剛:香港創新發展成全國建設創新強國重要部分
研討會另一嘉賓、國家科學技術部部長王志剛發言則圍繞香港創科的未來。他指出,香港科研人才技術高、素質高,國家鼓勵香港有意願的科學機構加入國家科研體系,鼓勵香港的青年科技人員來內地交流與合作。科技部將會大力支持香港建設國家級科研平台,大灣區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以吸引國際科技人才和技術來港。
王志剛表示,科學技術深刻影響國家前途命運和人民生活福祉,而香港的創新發展成為全國建設創新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重點在於八個方面,包括:(一)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而香港的科技力量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支持香港建立國家級戰略平台;(二)集中力量突破關鍵技術,全力提高關鍵核心技術的供給能力;(三)持之以恆加強基礎研究,增強創新策源能力;(四)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目前我國企業研發支出佔全社會研發支出的76%;(五)全面激發人才創新活力。香港的科研人才技術高,素質高,鼓勵香港有意願的科學機構加入國家的科研體系,鼓勵香港的青年科技人員來內地交流,合作;(六)加快建設區域高地,其中加快建設粵港澳創新中心,可在大灣區內建設科學基礎設施群,把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連接國內國外的高地;(七)建立健全知識產權保護;及(八)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國家支持香港有實力的科學家和機構與內地機構合作承擔國家重大科研項目。
楊偉民:「十四五」期間國家將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
另一嘉賓、全國政協常委及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前副主任楊偉民從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三方面解構「十四五」規劃。在新發展階段中,「十四五」規劃是全面建設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開局計劃,有別於以往的五年計劃,所以極具歷史意義:「中國發展建設的關鍵詞是『小康』,前二十年是『小康生活』,後三十年是『小康社會』,達到基本實踐和現代化。例如,「十四五」期間,國家將在共同富裕上增加努力,解決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居民之間的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的問題。」
在新發展理念方面,楊偉民指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不斷提出新的發展理念,逐步形成系統性的「習近平經濟思想」。而在新發展格局方面,當中包括六個關鍵詞和八個重點任務,六個關鍵詞是:格局、循環、開放、整體、構建、系統;八個重點任務則是: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擴大居民消費、增加居民收入、加強科技自立自強、加強科技自立自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城市和城市群要素集聚能力、堅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徐澤:香港發展最重要的助力乃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主辦單位全國港澳研究會的會長、國務院港澳辦前副主任徐澤發言時認為,香港具有地緣優勢,在國家實現「十四五」規劃過程中必定大有可為。他表示,「十四五」規劃展示中國未來改革開放以及經濟發展的政策取向,當今世界處於百年未有大變局,有三個方面的改變需重視:全球經濟中心東移,高新科技迅猛發展以及新冠疫情給人類帶來了過往熱戰冷戰沒有帶來的傷害,需從更深層次探討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課題。中國在此時展示出經濟文化及制度韌性:疫情有效控制、經濟逆流而上,在全球貿易中實現了引資總量、增長幅度、全球佔比三大提升。
徐澤直言,香港發展最重要的助力乃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主要成果在於:(一)規劃體系、政策體系逐步形成,單是在2019年,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相關有出台了260多條政策;(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實現,包括一系列大橋、口岸、隧道的開工和建成。實施一地兩檢,24小時通關,港車北上等軟性措施;(三)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取得突破。醫院的建設,港人在深圳享受公營醫療 - 港藥通落成已接近尾聲,首批國際藥物將會在深圳使用;在教育領域,兩地合作辦學成績斐然;金融領域,股票通範圍不斷擴大;法律領域,港資港法港仲裁在深圳認證方面取得進展。
徐澤又建議,未來香港融入大灣區發展的工作方向有三。其一,加強頂層設計和決策執行。由於迄今已有的各級機構不能落實統籌協調,要有效實現機制對接,要有頂層設計,同時把決策執行加以明確。其二,以重點區域建設形成輻射帶動,在綜合性平台上進行試點,高度重視粵港澳合作平台的發展建設,引領帶動粵港澳全面合作。其三,在重點領域取得突破,要支持大灣區成為國際創新中心,這是大灣區建設的主要任務之一。徐澤重申,香港不僅是國際創新樞紐的需要,也是帶動廣州、深圳澳門等建設科創產業的意義所在,因此,要摸索一套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為科研產業化提供路徑。
劉元春:香港具有基礎研究優勢
「十四五」強調科技創新方面的發展,研討會的嘉賓之一、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表示,「十三五」主要是支持香港進行科技創新的發展,「十四五」已經把這個理念發展到了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他認為,香港具有基礎研究優勢,因為擁有很多QS排名較高的大學;香港的營商環境優勢,包括低稅率和人才引進措施;香港的科技發展取得一部分成就,在綠色金融和金融科技也取得一系列發展。
他建議,香港要構建創新鏈新體系,不是背靠大陸面向世界,而是融入大陸面向世界。創新鏈與產業鏈價值鏈的融合需要大市場,所以要運用大陸這個超級大市場,要與大陸的超級科技戰略,科技人才戰略中融入進來。
倪明選:香港必須融入大灣區才能讓科研發揮更大作用
另一學者嘉賓、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兼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倪明選在分享特別提到,香港在發展創科上面對的阻礙。他認為,科技創新最主要依靠人才,而香港引以為傲的是有很多世界頂尖的大學。科大的建立刺激香港大學的競爭和發展;香港可以從境外招來不少境外知名的學者,香港本身也培養了不少優秀的學者和畢業生。問題是,這些人才有沒有為香港創造更多的價值?他說:「十多年前,香港的優秀本科生都去國外深造;但最近,很多人想創新創業,創業就去內地去。在這個過程當中,香港培養了很多優秀的博士生,但最後都去了新加坡、澳洲和歐美,香港也培養了很多優秀的老師,都拿到了院士,但內地薪水給得高、房子大,科研平台也比香港大多。」他直言,香港確實能培養高端人才,但重點是如何能為香港創造價值,又指香港必須要融入大灣區,才能讓香港的科研發揮更大的作用。
他又特別提到,希望港人和內地人一起合作,不僅是內地要投入經費,香港政府同樣要投入經費,「例如香港研究需要軟件工程師,芯片工程師,但是房價太貴了,香港能不能提供人才房?我們在廣州設立校區,南沙政府就給了我們人才房。」
梁振英:人才一旦流出就不回來香港、必須設法把人才都留在香港
擔任研討會主持的梁振英主動回應有關人才外流的問題,直言擔心科研人才在香港要轉行,最終「學有所成」但不能「學以致用」,而且一旦流出就不回來香港,所以必須想方設法把人才都留在香港,還要把他們留在科技界。他又提到,香港創科「短板」的例子之一,是他擔任行政長官任內所成立的創新科技局,因為「拉布」,前後耗費兩年多的時間。而正好今天人大常委會通過修改《基本法》附件一和二,明確指出香港不能再用過去辦法產生不負責任的立法會,不然香港社會要付出很大代價。
李小加:香港對國家意義在於「兩制」、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時不忘自己特色
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在活動上亦談及香港與國家的發展關係。他指出,香港要充分認識到,香港與國家的GDP比較,從以前的GDP的27%到今天的2%,可見香港對國家發展的物理影響是有限的。所以,香港不能解決國家的大問題,國家也不能解決香港的所有問題,但是香港對國家的化學影響是巨大的,在國家與世界的聯通轉化中有非常巨大的影響。
李小加認為,香港對國家的意義在於「兩制」,香港要不斷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融入「十四五」規劃之外,亦不能忘記自己的特色,第一是金融,第二是科技。在金融方面,香港重要意義對中國的資本發展,市場發展,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香港的海洋法系,而中國是大陸法系,但全世界有名的資本市場都是海洋法系。在金融方面更適用海洋法系。
他認為,香港應該利用制度優勢,與全世界的知識產權充分結合,建立完整的全世界保護機制、爭議處理機制、法律裁決糾紛機制,使得世界的錢,海洋法系的錢,能夠經過香港,進入內地。同時使得中國的發明創造,能經過香港,和世界接軌。
葉澤恩:可利用大灣區為切入點、利用國外網絡引進外國產品資金
香港貿易發展局前副總裁葉澤恩則認為,「十四五」規劃的一個關鍵詞是內外循環相互促進,內循環與外循環是不同系統,但亦非獨立運作的,要連起來相互促進:「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香港是一個世界級的貿易中心,我們的外貿數量使我們的GDP的三倍。我們的離岸貿易在2018年是轉口貿易的117%。我們有大量的在岸和離岸貿易,因此香港是一個連接內外循環的關鍵地區。我們可以利用大灣區作為切入點,利用國外網絡引進外國的產品和資金。」
梁振英總結:面前均為實實在在機遇,望繼續關心和重視「十四五」
梁振英總結發言時表示,2018年11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見香港澳門各界人士時,肯定香港澳門地區40年對國家的貢獻和作用,同時提出四個希望,希望香港更加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他指出,今天發言嘉賓,把「十四五」過程、方向、內涵、目標、指標都有具體論述,重申香港要用好機遇、要相信自己、相信香港、相信國家,要走好開局的第一步:「今天研討會是走好開局的一部分,之後關於落實需要做、可以做、值得做,今天的中國是言出必行,行之必果的。」他又稱,面前都是香港實實在在的機遇,希望大家繼續關心和重視「十四五」的機遇,繼續貢獻力量。
原圖:港人講地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
+85298****49
3年前+85298****49
3年前+85298****49
3年前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