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去到尾聲,今年令港人感受最為深刻的,相信就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疫情不單止將港人生活徹底打亂,更重創本港經濟。本港首季本地生產總值(GDP)按年收縮9.1%,創1974年有紀錄以來最大跌幅,縱使其後經濟情況稍有改變,惟首三季合計GDP仍按年收縮達7.2%。港府預計香港今年將錄得歷來最大的3,000億元赤字,其中政府抗疫開支佔總GDP超過一成。疫情若持續下去,政府庫房及一眾打工仔的「荷包」,還能「捱」到多久?
失業率持續高企
今年不少打工仔今年可能都只有一個願望,不求升職、加人工,但求能住飯碗就已感到滿足。年初黑暴陰霾未散,疫情已接踵而至,商家企業面對雙重打擊,為縮減成本開支紛紛向員工「開刀」,出現一浪又一浪的裁員潮。本港失業率已連續多月高企6%以上,貼近2003年沙士後水平,然而個別行業的情況更為「慘烈」,其中建造業及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業的失業率連月維持於「雙位數」,分別在10%至11.7%幅度上落。港府的「保就業」計劃已於 11月結束,恐怕失業率短期內仍會上升。
企業陷財困 國際品牌撤走
疫情持續近不休,整體經濟未見改善,不少知名企業都相繼陷入財困,甚至要結業收場。港府今6月向國泰航空注資273億元,但始終不敵疫情打擊,今年10月底宣布全球裁員8,500人,旗下國泰港龍航空停止營運,一個35年本地品牌就此消失。除此以外,今年不少國際零售品牌如「GAP」、「Forever21」等,相繼關閉在港所有實體店,撤出香港市場。
早前本港第三波疫情較為穩定,第三季經濟稍有改善,其中10月零售業總銷貨量按年跌幅收窄,顯示本地消費者的信心好轉,加上當時港府正商討「旅遊氣泡」及與內地恢復通關的安排,經濟出現復甦的希望。但隨著第四波疫情爆發,一切又回到原點,防疫措施又再收緊,恢復通關落實無期。
救香港經濟 唯靠恢復通關
香港屬外向型經濟,單靠本地消費不足以支持整體經濟,然而自去年黑暴以來,訪港旅客已大幅減少,今年「疫境」下情況更為嚴峻。根據旅發局公布的最新統計,今年1至10月訪港旅客只有約355萬人次 ,較去年大減92.9%。近日港府又再收緊入境防疫措施,海外旅客入境需接受隔離21日,勢必打擊旅客來港意欲。
香港經濟要復甦其實只有一個方法,就是盡快早日恢復通關。目前外國疫情仍然嚴峻,相信短期內難以有改善,但內地疫情已受控,只要香港能「清零」,就能恢復通關,兩地人員恢復往來,將為本港經濟注入動力。
圖片來源:中通社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
yeshugan.com@hotmail.com
3年前hnwong
3年前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