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機遇 共創新輝煌
(11月20日,線上)
徐 澤
尊敬的梁振英副主席,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我們只能用這種方式見面,和大家交流。首先我要代表全國港澳研究會向香港的朋友們致以敬意和感謝!謝謝大家在此困難時期參加這個會議,為香港攜手深圳,把握新機遇,共創新輝煌獻計出力。
今年10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特別指出要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基本方針,促進內地與香港、澳門融合發展、相互促進。這在深港兩地引起了熱烈反響。今天,全國港澳研究會與香港再出發大聯盟、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大灣區香港中心一道,共同舉辦以「把握機遇 港深攜手 共創輝煌」為主題的研討會,就是要為促進深港更緊密的合作進一步凝聚共識,進一步明確方向,進一步釐清重點。藉此機會,我也就為什麼要加強和怎樣加強深港合作,談些個人看法。
一、為什麼要加強深港合作
概括地說,就是兩句話,即:深圳的成長離不開香港,香港的發展也需要深圳。
先說深圳的成長離不開香港。這已是毋需多言的事實。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四個經濟特區的建設,尤以深圳特區更為世人矚目,這就不能不說深圳有毗鄰香港這個地利,「近水樓台先得月」。相信大家都還記得,2018年1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香港澳門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訪問團時,對港澳在國家改革開放進程中所發揮的重要而獨特的作用總結了六個方面,即投資興業的龍頭作用、市場經濟的示範作用、體制改革的助推作用、雙向開放的橋梁作用、先行先試的試點作用、城市管理的借鑒作用。可以說,這六個方面的作用都在深圳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今天在座的許多嘉賓和朋友都是見證者和參與者。比如梁振英副主席就親身推動了1987年深圳的「中國土地拍賣第一槌」,第一次突破了無償、無限期使用的土地行政劃撥制度,邁出通過市場機制配置土地資源的第一步。40年來,深圳經濟特區從孕育誕生,到起步發展,再到引領時代,香港在其中作出的關鍵性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可以說「沒有香港就沒有深圳」,是大家都認同的。因此說,深圳的過往成長得益於香港這個因素,未來的成長也應當用好香港因素。
再說香港的發展也需要深圳。鑒往而知今。香港過往的發展,同樣離不開深圳乃至內地這個重要因素,那麼今後的發展更是離不開深圳。就鞏固提升傳統優勢來說,香港是典型的服務型經濟體,最需要的是市場和服務對象,而以深圳為代表的內地有著龐大並快速增長的市場和服務需求,可為香港提供廣闊空間和不竭動力。我註意到,最近香港很多朋友都為中美戰略博弈的加劇感到不安,對香港高度依賴外部環境的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前景憂心忡忡,這完全可以理解。但我想提示大家的是,在困難面前更要看清大勢。雖然當前世界格局總體上仍是「西強東弱」,但「東升西降」的趨勢日益明顯。不久前誕生的RCEP,也就是東盟10+5區域自貿協議,就是最受世界註目的大事。正所謂「西方不亮東方亮」。認清這個大勢,我們對加強深港合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應該有進一步提升。就培育增添新的優勢來說,大家都已有共識,就是香港既有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還有科技人才聚集的優勢,應該把二者結合起來,致力科技創新,打造世界創科中心,同時進一步升級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而深圳與香港在創新科技發展上已有成功的合作經驗,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在發展科技創新和創新科技的道路上,香港與深圳各有所長,互補性強,換句話說,打造世界創科中心,香港需要深圳,兩個城市,誰也離不開誰。
二、怎樣推進深港合作?
幾年來,全國港澳研究會致力於大灣區建設問題研究,這里我結合已有成果,就深港合作提出四個方面的建議。
一是要進一步搞好深港合作的基礎設施建設,在完善「硬聯通」的同時著力推動「軟聯通」。這幾年,隨著廣深港高鐵在2018年9月全線通車,蓮塘-香園圍口岸於今年8月開通,深港兩地在「硬聯通」方面已經取得了積極進展。下一步,要以推動生產要素便捷流通為重點,在「軟聯通」方面取得更大突破。包括,在人員流動方面,要放寬內地赴港的商務簽註,繼續大力創造港人到深圳生產、生活的便利條件,完善港人在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保障領域的「同等待遇」政策,提升通關的便利化水平。在貨物流動方面,應積極建設大灣區跨境電子商務「虛擬海關」,充分利用網際網路、電子監管、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實現貨物流動的實時跟蹤,在有效保證監管的前提下,實現外貿企業對海關監管的「無感化」。在數據流通方面,要以醫療、工業、民生、金融等重點應用領域為牽引,推動建立大灣區國際數據安全流動試驗區。在車輛往來方面,要創新粵港澳三地車輛往來便利化政策,適度放寬對跨境車輛出入境限制。
二是要圍繞國際創科中心建設重點發力、集中攻堅。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鮮明地將建設國際創科中心作為深港合作的重點,具體指出:要「規劃建設好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要以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建設為抓手,加強與港澳創新資源協同配合。」應該說,深港兩地在創科方面具有很好的合作基礎和條件,更具有巨大的合作空間和潛力。深圳的科技創新能力強,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突出,高新技術蓬勃發展,創新生態持續改善,科技改革走在前列。香港具有一流的科研能力,在基礎研究和產品設計方面具有強大優勢。通過兩地優勢互補,可以實現基礎科研、人才培養在香港,產業化、商品化在深圳,形成貫通上、中、下游的產業鏈分工格局。目前,在各方的推動下,大灣區創科合作已經邁出實質性的步伐,一批有利政策措施密集出台,一些重大項目穩步推進,不少合作項目已見成果。尤其是在本月1日起正式實施《深圳經濟特區科技創新條例》,在不少制度設計上均為國內首創。為推動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條例》在全國率先以立法形式規定「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資金投入比例應不低於市級科技研發資金的百分之三十」;為提高科研人員對於成果轉化的積極性,《條例》首次立法賦予科技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為保護創新企業穩定發展,《條例》在國內立法中首次確立了公司「同股不同權」制度等。這些鼓勵和保護科技創新的制度設計為補齊科技創新發展短板、進一步發展兩地科創合作,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撐。接下來的深港合作應以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作為突破口,在創新科技合作方面集中攻堅,盡快探索出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關於河套合作區的建設,我這里提出一個問題請大家思考:作為科技創新合作區當然是要集中科技人員、科技企業,但配套服務同樣重要。比較而言,深圳方與城市中心區緊臨,配套服務應該不是問題,香港方在不到一平方公裡外似乎沒有很便利的市鎮服務功能,這個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很可能影響合作區主體的發展,解決得好不僅有利於科技人員、企業的進駐,而且還會帶動香港北部新市鎮的建設。是否可行,大家盡可討論。總之作為大灣區建設的重點示範項目,河套合作區建設應該有大格局、大作為。
三是要充分利用深圳綜合改革試點的有利條件,推進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今年10月11日,中央發布了《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明確在中央的改革頂層設計和戰略部署下,賦予深圳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更多自主權。中央首次提出「綜合授權」的概念,就是為了更好地解決改革的體系性和全局性問題,這為推動規則對接、機制銜接提供了有利手段。當前,內地與港澳的跨境合作中規則機制不銜接、不對接的現象是普遍存在的。無論人流、物流、資金流還是信息流,都需要有新規則新機制來解決流動順暢的問題。今年以來的這場全球疫情,又給我們提出了新問題:如果沒有一套團結合作的防控疫情機制,其他的一切都無從談起。幾天前,習主席在APEC會議上就指出了這個問題的重要性,他說,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說明,人類命運休戚與共,提出要全面深化抗疫國際合作,堅持建設開發型世界經濟。國家副主席王岐山也在2020年創新經濟論壇上強調,世界各國要行動起來,共建同舟共濟的疫情防控合作機制。香港與內地之間至今仍處在基本打不開門的狀態,已經給兩地,尤其給香港造成的困難和損害,揖讓我們深感切膚之痛。如果疫情長期化,肯定會給香港造成無法承受之重之痛,深港合作乃至大灣區建設更都無從談起。拿出一個兩地認可、有效合作的防控疫情機制,其意義遠不止於重啟香港經濟,重啟深港合作,或許對全球防控疫情的合作都會有積極啟示。在規則機制對接方面,目前,在醫療領域合作中,還存在醫療資格不能互認、藥品和醫療器械的使用受到限制、社會福利不能跨境攜帶等諸多規則機制不銜接問題,導致兩地優質的醫療資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難以造福兩地百姓。在創科產業合作中,港澳和內地在科研項目管理、經費使用、人員配備和激勵措施方面體制機制差異等。還有,內地與港澳在很多專業領域的技術準則和標準上的差異,導致港澳專業人士難以在內地執業的問題還沒有徹底解決。在知識產權方面,雖然建立了粵港保護知識產權專責小組,但在執法信息互通、跨境執法上還存在障礙。這些都是兩地跨境合作中難啃的「硬骨頭」。「綜合授權」的方式將為部分長期困擾兩地合作的核心難題提供解決路徑。深港兩地應充分把握開展綜合授權改革試點的重大歷史機遇,勇於和善於進行制度創新,打破種種壁壘,開創出一個新的天地來。
四是要更好發揮民間和市場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改革又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關頭,很多都是前所未有的新問題,推進改革的復雜程度、敏感程度、艱巨程度不亞於40年前,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堅持摸著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相結合」。當前的深港合作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還是以政府推動為主,民間力量還未被充分激發和調動起來。政府做好頂層設計很重要,但春江水暖鴨先知,企業最瞭解市場需求,是推動深港合作的主體力量。今後的深港合作必須充分發揮好民間和市場的力量。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深港合作和大灣區建設,也應如此。改革都是試出來的,經驗都是乾出來的。不能只是埋怨發牢騷,必須通過「闖」和「試」,找出管用的辦法來。對於政府來說,要努力創造有利的市場和社會條件,讓民眾安居樂業。對於企業來講,要著力自主創新,充分利用好深港互補優勢,以科技創新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賦能。對於社會組織和中介機構來說,要向兩地人民講好深港合作故事,通過實際事例,闡述大灣區建設增進民眾切身利益和共同福祉的重要意義。對於智庫等研究機構來講,要積極舉辦粵港澳三地研討、聯誼、學術交流以及行業互動,充分發揮民間智慧和民間踐行的力量,把各方面人才的積極性、創造性都調動起來。
說到這里,我認為有一個關鍵性問題要解決,這就是習主席在香港回歸二十周年慶典的講話中所指出的,香港社會要在重大的政治法律問題上取得共識,否則難免落入泛政治化的漩渦。什麼是最重大的政治法律問題?就是對「一國兩制」方針和制度的理解要到位和貫徹要到底。否則亂象不止,人心難安,壞人就會從中漁利。香港社會必須深切認知「一國兩制」是以憲法和基本法共同構成香港特別行政區憲制基礎及其憲制秩序為前提,在這個共識下,香港才能認清世界發展的大勢、國家發展的大勢,從而找準香港的發展定位和路徑,才能積極主動與深圳、與大灣區、與廣大內地攜起手來,共同為民族復興、為香港以及內地民眾的福祉作出有歷史意義的貢獻。我很贊同張曉明主任日前在香港基本法頒布30周年法律高峰論壇開幕式上致辭中所講,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從思想觀念上正本清源、撥亂反正是當務之急。建議大家對此都作些思考。
過去40年,深港合作創造了令世人刮目相看的奇跡。今天,進一步推進深港合作,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發揮引領性作用,對深港兩地以至大灣區建設更是至關重要。深港這兩座被大家寄予許多期許的光榮城市應當更緊密地攜起手來,共同以民族復興為擔當,以創新開路,砥礪前行。全國港澳研究會一如既往聚焦深港合作和大灣區建設的實踐,努力獻策出力。我相信,深港合作一定能夠把握新機遇,再創新輝煌!
圖片、影片來源:港人講地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
shuyicai58@outlook.com
3年前shuyicai58@outlook.com
3年前z13047208780@163.com张张张张张张
3年前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