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房屋問題,特區政府繼續開發土地。規劃署日前完成錦田南及八鄉的土地用途研究,認為西鐵錦上路站及八鄉維修中心的上蓋,以及附近的12幅地皮,可合共發展近3.4萬伙公私營房屋,公私營房屋比例幾乎各佔一半,共可容納近10萬人口。
公私營房屋各佔一半
特首梁振英去年於施政報告指出,會研究西鐵錦上路站南面和八鄉維修中心一帶土地發展住宅的工程研究,根據規劃署向城規會呈交的最新文件顯示,規劃署建議將附近面積約152公頃土地發展住宅,擬建單位共涉近33,701伙。其中,除西鐵錦上路站及八鄉維修中心上蓋,可發展共8,750多個私樓單位外,鄰近的12幅地皮亦可興建近25,000個住宅單位,當中近7成、即約17,000個單位可作公營房屋。公私營房屋大致各佔一半,私營房屋比例較長策會建議的4成為高。政府解釋,有關安排因牽涉收地、基建及其他技術限制,公營房屋比例不可再提高。
規劃署審視後,決定該區以中至低密度發展,地積比率由0.8至3倍不等,距離車站越遠、密度越低。基於該區有機場高度限制,錦上路車站及八鄉維修中心上蓋的私人住宅,前者樓高不可超過17層,後者樓高則不逾26層。而區內臨近車站的12幅土地,與錦上路車站只相距1.5公里,交通方便。其中5幅貼近車站的地皮,將撥作公營房屋發展,面積共涉40公頃。規劃署建議以3倍地積比率發展,樓高不逾17層,以免阻礙景觀。
另外,餘下7幅與錦上路站相距較遠的地皮,則會作低密度發展,地積比率只有0.8至2.1倍,樓高6至12層。規劃署同時建議於錦上路站上蓋發展區域性商業中心,涉及面積4萬平方米。
原圖:網絡
評論